中教网8月7日讯(通讯员:程爽 石文龙 田顺丰)7月23日至24日,来自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的贵州实践队“电脉织南网,绿流兴千乡”农业电气化专题调研活动于贵州省毕节市开展,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地区电网改造成效,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23日上午,毕节市黄泥塘镇供电所与该实践队进行座谈交流。在座谈中,供电所负责人表示,黄泥塘镇以农业和居民用电为主,工业用电占比低。而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无人机自主巡航系统已实现线路隐患AI智能筛查,大幅提升巡检效率,雷电定位系统可以做到简单定位,这些应用技术在与发展相适应的条件下不断进步与创新。在电网改造后,供电所严谨的企业文化,优秀的员工素质和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都是其工作成果居于前列的可靠保证。
“电网改造后,用电更稳定,服务也更好了。”随后的入户走访中,个体小商户、种植业农户和烤烟厂负责人均对电网改造成效表示高度肯定。据访谈,黄泥塘镇已将私营电网并入主网,有效解决了频繁停电、电价偏高和服务懈怠等问题。但在农业电气化方面,受本地独特地形条件限制,大型农机和光伏发电等技术在当地推广仍面临挑战。访谈期间,该实践队还开展了用电知识科普宣传和问卷调查,进一步收集居民群众对电网改造和光伏发电等的认知和看法。
当天下午,毕节市供电局与从黄泥塘镇赶来的实践队进行专题座谈,此次座谈旨在交流黄泥塘镇电网改造过程中毕节地区的发展成果和经验教训,其相关领导指出,对于电网改造过程中的各类问题,要做到高标准的满足发展需求,保证高位推动部署与基层行动落实相统一,以实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理念和为民分忧的思想情怀。同时,毕节市已实现全域电网改造,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供电服务体系。但就农业电气化而言,目前仍然是一条深远而艰难的道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次日,实践队于毕节市烈士陵园开展红色教育活动。该次活动期间,队员们向革命烈士纪念碑肃立默哀,随后参观陈列馆,瞻仰烈士墓区,学习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此次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子缅怀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
此次武汉大学学子的实践调研活动展现了高校学子深入基层、学以致用的实践精神。乡村振兴离不开可靠的电力支撑,电气专业学子应该把调研所见所感转化为学习动力,立足专业所长,在乡村振兴和电力发展中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