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至26日,“松辽流域水网建设实践团”踏上了吉林省水利事业的探索之途并获得圆满成功。从勘测设计的数据根基,到水网建设的宏观擘画,到企业实践的工程落地,再到回归家乡的社区宣讲。四天行程串联起水利事业从理念到实践的完整链条,所有队员们在观察中学习,在交流中思考,深刻体会到水利工程对区域发展的深远意义,也感悟到学习水利于家乡的厚重责任。
观数据经纬 奠水利基石
7月23日,实践队伍首站走进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这座承载着吉林水利勘测历史的机构,以精准的数据为笔,勾勒出全省水资源的脉络图景。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队员们近距离接触了水文数据采集系统,从实时监测的水位、流量数据,到长期积累的降水、蒸发统计,每一组数字都凝结着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总结。
“水文数据是水利工程的眼睛,没有精准的数据支撑,任何设计都如同盲人摸象。”工作人员的讲解掷地有声。通过展示历年水文数据对比图表,队员们直观感受到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也理解了为何每一项水利工程都需历经数年的数据积累与分析。
随后,在吉林省水系图前,工作人员以地图为幕,详解松花江、辽河、鸭绿江等主要水系的分布特点,以及支流、湖泊与水库构成的水网体系。从长白山天池的源头活水,到平原地区的灌溉沟渠,水系图上的每一条线条,都是水利人用脚步丈量、用仪器记录的成果。这场研学实践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水利事业的起点,正是这些看似枯燥却至关重要的数据与图谱。
论水网蓝图 谋发展全局
7月24日,实践队伍来到吉林省水利厅,从微观数据走向宏观规划。作为全省水利工作的统筹协调部门,这里正擘画着松辽水网建设的未来图景。上午,队员们参观了水利厅的调度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全省水利工程运行状态、水资源调度情况,工作人员通过案例讲解,展现了水利部门如何通过科学调度应对旱涝灾害、保障城乡供水。
下午,一场关于松辽水网建设的座谈会如期举行。会上,水利厅专家详细介绍了松辽水网的规划背景:作为国家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松辽水网旨在通过跨区域调水工程、河道整治、水库联动等措施,解决吉林、辽宁等省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兼顾防洪、灌溉、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水网建设不是简单的工程叠加,而是要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效益。”专家的阐述让队员们豁然开朗。座谈会上,队员们围绕“水网建设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智慧水利应用的未来”等问题踊跃提问,专家们的耐心解答不仅理清了疑惑,更展现了水利规划中的系统思维与全局观念。这场交流让队员们明白,一项重大水利工程的落地,背后是无数次的论证与协调,承载着区域发展的长远考量。
探企业实践 践工程初心
7月25日,实践队伍参观联瑞发展电力有限公司,从规划蓝图走向工程实践。作为参与过多项水利水电设施建设的企业,这里展现了水利工程从图纸到现实的转化过程。队员们首先参观了公司的工作环境,从技术研发部门的设计软件操作,到项目管理团队的进度调度,整洁有序的办公场景背后,是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在建材项目会议的旁听中,队员们听到了技术人员对水利工程材料强度、耐久性的讨论,了解到混凝土的配比、钢筋的选型这种细节问题都需经过反复试验验证。“水利工程是百年大计,材料质量就是工程的生命线。”工作人员的话让队员们对“工匠精神”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随后,公司负责人介绍了其承保的水利水电设施建设项目,从中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到引水渠的防渗处理,再到水电站的机组安装,墙壁上展示案例展现了企业在水利工程落地中的关键作用。通过项目现场的影像让队员们看到了建设者们在烈日下浇筑混凝土、在寒冬里检修设备的场景,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含义。
这四天的实践活动让队员们对吉林省水利事业有了立体而深刻的认识。从勘测设计的严谨细致,到规划决策的高瞻远瞩,再到工程实践的精益求精,水利人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担当,守护着一方水土的安澜。实践队伍带着满满的收获返程,把这些收获通过社区宣讲来提高居民们对水利事业的认识与理解。实践队伍的队员们一定会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以更务实的态度、更系统的思维,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为家乡的发展规划提供帮助。
科普进社区,青春护江河
7月26日,实践队伍带着对基层水利建设的关注与热情,走进滨河湾社区,开展了“水利建设知识科普进社区”三下乡活动。团队成员通过科普讲座、互动实验、实地讲解等形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社区小朋友们送上了一场生动实用的“水利知识盛宴”。
活动期间,实践队还走访了社区内的老旧小区,重点向居民讲解了雨水管道疏通、家庭漏水检测等实用技能,并协助社区物业对部分老化排水口进行了简易清理。
此次三下乡活动,河海大学的学子们用专业知识服务社区,既传播了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也让青年力量在基层实践中绽放光彩。正如团队队长所说:“水利连着民生,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水利、关注水利,共同守护我们的碧水清波。”
撰文:刘赜源 沙枫 队长:杜铭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