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筑梦同心”社会实践队走进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以科技推广为抓手,通过“立体宣讲、精准助力、全龄覆盖”的多元举措,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让科技之花在田间地头绽放。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科技小院”作为乡村服务的重要载体,其创新价值与实践意义被实践队以立体宣讲的形式生动呈现。实践队组建专业宣讲小分队,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科技小院”的建设背景,结合当地农业生产案例,为游客们讲解港中坪村的稻作文化。“以前总觉得‘科技’离我们很远,听了讲解才知道,手机上看数据就能管田,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便利。”游客王叔叔的感慨道出了宣讲的成效,一场场接地气的宣讲,让科技惠民的理念深入人心。
▲图为志愿者为游客讲解稻作文化
针对港中坪村智慧农业发展的痛点,实践队发挥专业优势,提供“靶向式”助力。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结合市场数据为种植户分析农产品供需趋势,提出“线上直播带货+线下订单农业”的营销方案。同时,通过传感器实时收集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为科学种植提供决策依据。
▲图为志愿者们深入田间地头调研
科技惠民不仅要服务产业,更要温暖人心。实践队聚焦留守老人与青少年群体,推出“适老+青少”双轨服务。在村活动中心,队员们手把手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从视频通话连线远方子女,到线上缴纳水电费、查询社保信息,耐心解答每一个操作疑问。“孩子教过好几次总记不住,这些年轻人讲得细,现在我自己也能视频了!”72岁的王奶奶成功拨通孙女视频电话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图为志愿者们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
对于村里的留守儿童,实践队以趣味科学实验点燃科学梦想。“彩虹雨”实验中,彩色液体在水中层层晕染,如梦幻画卷;“会跳舞的硬币”实验里,硬币随着声音振动跳跃,引得孩子们阵阵欢呼。实验过程中,队员们穿插讲解密度、声波等科学原理,用生动现象解读抽象知识。“原来硬币跳舞是因为声音有能量!”一个小朋友兴奋地说,眼中闪烁着对科学的好奇。这种“玩中学”的模式,让青少年在趣味中提升科学素养,埋下探索创新的种子。
▲图为志愿者们指导小朋友们做实验
从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到农家院落的温情服务,湖南应用技术学院“筑梦同心”社会实践队以科技为笔,以同心为墨,在港中坪村的发展蓝图上写下生动注脚。此次活动不仅推动了科技与乡村的深度融合,更让村民感受到科技带来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的创新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洋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