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骄杨·青述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025-07-31 10:59 来源:中教网  黎梓梁   阅读 3.3万
分享

2025年7月,湖南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骄杨·青述者”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杨开慧纪念馆、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以及葛家山村,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意义深远的“三下乡”活动。此次实践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通过多种方式深入基层,服务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

传承红色文化,感悟革命精神。7月6日至7月12日,实践团将专业课堂搬到了杨开慧纪念馆。在前期的准备中,实践团成员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闭关”学习,深入研究杨开慧烈士的生平事迹,精心准备讲解内容,力求为游客提供一次完美的参观体验。志愿者们巧妙地将专业术语与红色故事相结合,用北斗卫星“精准定位”比喻先烈信仰坐标,将芯片制造“微米级校准”喻为史料修复的工匠精神,让红色故事“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通过他们的讲解,游客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杨开慧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

在讲解之余,7月11日清晨,实践团实践团走进杨开慧烈士陵园,以一束素菊,寄托对英烈的深切缅怀;用一次献花,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红色教育的力量直抵心灵深处。7月11日上午,骄阳·青述者团队走进了缪伯英故居,在这方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开启了一场涤荡心灵的红色之旅,触摸革命先辈的精神脉搏,感悟红色教育的深远意义。7月13日,实践团前往长沙县开慧镇葛家山村,走进了中共清泰支部陈列馆。他们纷纷表示,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加大此次红色文化传承活动的宣传力度,实践团还在杨开慧纪念馆、故居等多地拍摄了属于“骄杨·青述者”的微课堂,不仅让游客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让实践团成员们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实地调研,探索产业发展模式7月12日,实践团深入葛家山村的骄杨茶厂及周边稻田展开实地调研活动。在骄杨茶厂,成员们详细了解了茶叶从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的全过程。葛家山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大力发展茶产业,不仅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增收,还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实践团成员们走进茶园,学习茶叶采摘技巧,亲身感受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随后,实践团来到周边稻田,调研水稻种植情况。他们与农户深入交谈,了解水稻品种选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粮食收成和销售等方面的情况。通过调研,成员们了解到,近年来,葛家山村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种植技术,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同时,当地政府也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补贴,助力农业发展。

此次实地调研活动,让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茶厂通过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茶叶产量提升了30%,村民收入增长了20%。在稻田调研中,实践团发现通过推广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种植技术,水稻亩产提高了15%,病虫害发生率降低了25%。这些数据不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乡村产业发展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他们表示,将把此次调研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结合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创新,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防诈骗宣传,守护村民“钱袋子”在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和产业调研活动的同时,实践团还积极关注村民的生活需求,开展了一系列防诈骗宣传活动。7月9日,他们利用休息时间,联合长沙县开慧镇开慧村村民委员会,在村委会工作者刘栋的带领下,挨家挨户走访村民,针对老人重点讲解当前常见的保健品诈骗、中奖诈骗等新型诈骗手段,剖析作案手法,教授识别诈骗电话、短信的方法,提醒保护个人信息。活动覆盖54户村民,有效提升了村民的防诈骗意识,增强了他们识别和防范诈骗的能力,为守护村民的“钱袋子”筑起了坚固防线。

非遗文化传承,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实践团还开展了非遗湘绣以及板雕的宣传。成员们向村民们学习了传统湘绣以及板雕工艺的精湛之处以及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独特之美,并自己动手实践,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这些活动,实践团将教育、文化和传统艺术相结合,不仅增长了乡村青少年的知识,还推动了非遗文化的传承,为乡村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实践活动,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辰,虽微小却坚定地照亮了乡村的角落,也照亮了成员们前行的道路。在红色文化传承中,实践团成员们以北斗卫星“精准定位”的精神,深入挖掘杨开慧烈士的革命事迹,将红色基因融入到每一次讲解、每一次交流中,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秉持着工匠精神,对每一个调研数据、每一次活动策划都精益求精;在骄杨茶厂里,他们学习茶叶的种植与加工,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在稻田调研时,他们关注粮食生产,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这些经历让他们明白,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是热情,更需要像工匠一样专注、细致、创新的精神。他们用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自己未来的成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下乡”活动虽已结束,但“骄杨·青述者”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使命仍在继续。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团成员们将继续以北斗精神为指引,以工匠精神为动力,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探索、创新。他们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起点,不断前行,在红色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留下更多坚实的足迹。正如北斗卫星在浩瀚宇宙中永不熄灭,实践团成员们也将以自己的方式,在青春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