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非遗传承润童心,民族团结谱新篇——辽宁大学历史学部史韵新声志愿服务队深耕社区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

2025-08-07 20:56 来源:中教网  杨志伟   阅读 9.9千
320
分享

中教网8月7日讯(通讯员 杨志伟)近日,辽宁大学历史学部“史韵新声”志愿服务队深入沈阳市沈北新区清水社区和蒲雅社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2025年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队通过沉浸式文化体验与创新实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团队成员和小朋友们合影

非遗技艺触童心

在皮影戏工坊,孩子们从历史溯源学起,亲手为“孙悟空”“铁扇公主”等角色描绘色彩、组装关节。幕布后灵动的皮影翻飞,伴着稚嫩的“妖怪哪里逃!”引得满堂喝彩。剪纸课堂上,志愿者引导儿童探索单色剪法与彩色点染,当一位孩子将剪“坏”的福字巧变“跳舞小人”时,志愿者适时点拨:“剪纸的魔力,就是把意外变成惊喜!”汉字课上,孩子们提笔临摹“日月山水”,解读“人倚树下为休”的古老智慧,感受汉字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皮影作品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一起剪纸

▲图为小朋友写毛笔字

民族团结绘新篇

实践活动融合民族文化教育。孩子们通过水彩绘画和黏土创作,精细还原56个民族服饰纹样。在《爱我中华》的动人旋律中,以手势舞演绎“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小朋友们的合唱声点燃现场氛围。在省级行政区拼图竞赛环节,孩子们化身“国土小卫士”,协作完成“雄鸡”版图,最后一块拼图归位时的欢呼,承载着对祖国疆域的真挚自豪。

▲图为志愿者分享民族服饰的知识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画民族服饰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们拼中国地图

创新服务拓维度

团队创设“知心姐姐”倾听空间,鼓励孩子写下成长烦恼并暖心回应、耐心疏导。垃圾分类实践课通过卡片投递游戏,让“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理念化为行动。在吸管搭建挑战赛中,“秋千小屋”“星空瞭望塔”等创意作品在团队协作中诞生,升华协作精神。

▲图为小朋友写下成长烦恼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们模拟垃圾分类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吸管搭建的作品

文化兴则国运兴,少年强则民族强。当一幅幅稚拙却充满生命力的皮影在幕布后舞动,当一件件承载着民族智慧的服饰造型在掌中诞生,当一张张凝聚着祝福与祈愿的剪纸在红纸上绽放,今日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的这颗文化自觉的种子,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与探索,必将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未来,辽宁大学历史学部“史韵新声”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深耕社区沃土,以此次“七彩假期”的成功实践为起点,不断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路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