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30日讯(通讯员 张蕾)为进一步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不断增进各民族交流理解,凝聚发展共识与合力,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21日至7月27日,吉林医药学院药学院推普攻坚青年团积极响应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蕉江瑶族乡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溯源瑶乡:在历史与现实中锚定推普意义
团队首站走进蕉江瑶族乡发展成就展示馆,在乡政府工作人员引导下,通过图文、实物与多媒体演示,全方位沉浸式了解蕉江瑶族乡成立40多年来在乡政府统筹推进下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文化传承等各方面取得的成就,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瑶乡在时代浪潮中一步步走向开放与发展的坚实足迹。
图为团队指导老师与团队成员共同参观蕉江瑶族乡发展成就展示馆
二、扎根基层:村委走访与文化共情中搭起沟通桥
为精准掌握当地普通话普及现状,团队先后深入太白地、绕湾、大源等多个自然村,通过问卷调查梳理不同群体的语言使用习惯与学习需求。调研之余,队员们换上瑶族传统服饰,走进村民家中学唱瑶歌,在文化共鸣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让推普工作更接“乡土气”。
图为团队走访太白地、绕湾、大源等多个自然村调查了解普通话普及程度
三、产业联动:从田间地头到山水间读懂语言价值
乡政府近年来持续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而普通话的推广则为这些优质物产走向更广阔市场搭建了语言桥梁。在罗汉果、红提种植基地,队员们与农户细谈种植技术、产业收益及发展难题,积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手资料;登宝盖山、探磨盘水库,队员们更深刻体会到普通话不仅是打破交流壁垒的工具,更是让乡村物产与文化走向更广阔天地的“隐形桥梁”,为产业发展注入语言动能。
图为团队采访大源村村支书了解种植产业现状
四、红色铸魂:推普工作与革命精神同频共振
在绕湾村周家大院——红军三十四师宿营地,队员们聆听长故事,体悟革命精神。活动将推普与红色教育结合,引导青年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强化责征任担当,也让队语言推广承载了更深厚的精神内涵。
图为团队成员在绕湾村周家大院合影留念
五、校园赋能:专业特色让推普课堂活起来
走进蕉江瑶族乡中心校,团队将推普与医药专业特色融合,开展了系列生动活动:带领学生朗诵《七律·长征》、共唱《中国字中国人》,在诗文与旋律中感受语言之美;教孩子们制作药用香囊,用普通话讲解“艾叶能驱蚊”、“薄荷能提神”等药材功效,让知识传递与语言练习同步进行。课后的互动游戏中,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一起叠纸飞机,在机身上写下学好普通话的心愿与梦想,一同放飞的五彩纸飞机,更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自然巩固了普通话交流能力。未来,吉林医药学院药学院将与全州县蕉江瑶族乡中心校长期合作,持续推进普通话推广、课业辅导等志愿服务,让推普工作扎根校园,助力孩子们用语言连接更广阔的世界。
图为团队走进蕉江瑶族乡中心校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推广普通话
在此次实践中,吉林医药学院的青年学子以实际行动诠释“普语润乡土”的深层意义: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既是打破城乡信息壁垒、让乡村特色物产顺畅对接外部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的“发展桥”,更是促进各民族交流交融、凝聚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连心桥”,青年学子当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添活力,为民族团结聚合力,在新时代的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在蕉江瑶族乡中心校与小朋友们合影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