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三维联动助振兴 青春实践谱新章—— 广外艺青翼实践队暑期三下乡纪实

2025-07-30 13:33 来源:中教网  王嘉欣 李筱雯   阅读 1.7万
555
分享

中教网7月30日讯(通讯员 王嘉欣  李筱雯) 为响应广东“百千万工程”号召,深化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盛夏七月,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青翼实践队与团陆丰市委深度合作,组建专业实践团队奔赴陆丰市八万镇、桥冲镇、河东镇。这支由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等专业学子组成的队伍,他们以“产业振兴+红色育人+关爱护航”三维联动模式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用专业所长对接乡村需求,在粤东大地的乡野间书写青春担当,为陆丰乡村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动能。

▲图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青翼实践队合影

产业振兴:科技文创双赋能,激活乡村经济新活力

青翼实践队深入八万镇,以“摸清底数、精准破局”为目标,开展多维度产业调研。队员们走进八万镇各村落,与种植户、村镇干部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当地特色农产品因品牌影响力不足、销售渠道单一,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结合调研结果,团队发挥团队成员优势精准发力。针对当地特色农产品,拍摄特色产业宣传视频及制作产品手册,直观展现产品价值;设计地域特色创意IP及文创周边,为农产品增值赋能;走进陆丰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开展直播带货,通过短视频营销扩大影响力,单场直播吸引2000余人次观看、收获15万+点赞,让陆丰特色农产品借互联网走向更广阔市场。

▲图为青翼实践队开展调研活动

▲图为青翼实践队直播带货陆丰特色农场品

红色育人:深挖红色底蕴,赋能非遗传承

实践队走进桥冲镇溪碧村,深耕红色文化资源,并以此为依托,创新打造“线上红色故事会”,通过音频、图文再现革命往事,用青年视角解读红色精神;协同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浸润人心。

同时,实践队聚焦当地皮影戏、钱鼓舞等非遗文化,通过实地参观调研、与传承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非遗技艺的历史脉络与传承故事。队员们尝试将红色故事融入非遗技艺的传播中,用镜头记录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让传统文化借互联网走进寻常百姓家,焕发新活力。

▲图为参观溪碧村红色文化遗址

关爱护航:多维课程护成长,美育食育润童心

在河东镇雏鹰学堂,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构建“食育启蒙+暑期安全+美育浸润”特色课程体系,为留守儿童筑牢成长防线。食品安全课程融入食育理念,队员们从“食品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的核心定义出发,设计安全食品与危险食品辨析、食品标签解读等互动环节,教孩子们用红绿灯法则区分健康食品与危险食品。针对暑期留守儿童安全痛点,防溺水课堂结合真实案例强调六不准原则,播放团队创作《大展宏图防溺水版》短视频,用趣味形式强化安全意识。该视频获团陆丰市委采纳,作为暑期安全教育宣传内容在官方渠道展播,收获大量点赞与好评。手工坊则以美育为核心,开展乡聚扭趣,巧手创想活动,孩子们用五彩扭扭棒创作乡村元素作品,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色彩与造型之美,厚植乡土文化认同,让艺术滋养童心成长。

▲图为在陆丰河东镇雏鹰学堂开展关爱护航行动

校地协同:共绘振兴蓝图,凝聚长效合力

实践期间,青翼实践队与团陆丰市委围绕校地企协同发展深入交流,双方对实践队在产业振兴、红色育人、关爱护航等领域的工作成效给予高度认可,并明确未来将聚焦三大方向深化合作:针对特色农产品打造 “文创赋能+电商拓销” 标准化方案,形成可辐射周边乡镇的推广模式;以“线上红色故事会+非遗创新传播” 构建红色文化传承体系;建立覆盖人才输送、常态服务、文化共创的长效协作机制,推动校地资源深度融合。团队的系列成果在汕尾市“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展示中备受关注,其中防溺水宣传视频以生动画面普及急救知识,融入汕尾农产品元素的手工扭扭棒作品彰显创意巧思,这些将专业特色与地方需求相结合的实践成果,得到了参观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图为团陆丰市委与青翼实践队校地座谈会

从深入村镇调研特色产业,到挖掘红色资源传承革命精神,再到开展关爱服务守护童心成长,广外艺青翼实践队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产业、文化浸润乡土、服务守护成长”的乡村振兴路径。这一兼具专业性与实践性的青春方案,不仅为陆丰市乡村发展注入动能,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为广东“百千万工程”贡献着青年智慧与力量,让青春的担当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持续生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