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至8日,淮北理工学院大学生模拟政协社团牵头组织的“乐道拾遗,薪火相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社团指导老师员禹辛的带领下,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探索欲,深入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开启了一场解码非遗基因、传承文化根脉的实践之旅。此次活动以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既致力于挖掘潜山非遗的深厚底蕴,也为推动当地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探寻可行路径。
竹篾凝匠心 新韵启新程——潜山舒席里的传承密码
团队首站走进潜山舒席传承基地,福泰多舒席厂区负责人带着对传统工艺的热忱,为大家开启了舒席文化的探寻之门。他指尖轻触光滑的竹篾,向大家介绍:“潜山舒席能在时光流转中享誉中外、畅销不衰,根源在于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从严苛的水竹选材到精细的编织工序,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老匠人的坚守,也让模拟政协社团的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品质为基”的传承之道。
在负责人的指引下,员禹辛老师与同学们一同尝试编织舒席。指尖与竹篾的磨合虽充满挑战,却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一张舒席的温润质感,是无数次练习沉淀的成果;一项非遗的绵延传承,是代代匠人掌心温度的延续。随后,同学们围绕“舒席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与传承人深入交流,当负责人提及“通过研发篾扇、工艺包等新产品为舒席注入新活力”时,大家结合青年视角提出了不少想法——这份对“传承与创新”的思考,也正是模拟政协社团关注社会议题的体现。负责人眼中闪烁着信心:“我们会继续在传承中创新,用舒席文化吸引更多游客,让非遗成为文旅发展的‘加分项’。”
溯源寻文脉 陶韵助振兴——从遗址与古陶看文化力量
离开舒席基地,团队来到王河薛家岗遗址。薛家岗遗址负责人用生动的讲述,为大家铺展开长江中下游远古文明的画卷:“这里的文化层像一本厚重的史书,堆积的每一层都藏着先民的生活智慧,也让薛家岗遗址成为远古文化的典型代表。”员禹辛老师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遗迹遗物,感受其中深邃的文化内涵,大家边听边记录,对“文化根脉”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第三站抵达痘姆古陶传承基地时,老艺人正端坐陶轮前创作。只见陶泥在他掌心渐渐成型,指尖起落间,原本松散的泥土便有了灵动的姿态,这般精湛手艺让同学们叹为观止。员禹辛老师与同学们交流时提到:“老艺人的手艺不仅是技艺,更是能带动发展的力量。”大家也真切感受到:古陶文化的发展,既为潜山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添了动力。
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在员禹辛老师的带领下,淮北理工学院大学生模拟政协社团“乐道拾遗,薪火相传”团队走进潜山三处非遗地点,在实地体验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对非遗保护与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未来,团队将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前行,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让非遗文化为文旅产业增添独特魅力,用青年力量为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
(图:于梦婷 文:魏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