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25日讯(通讯员:邓又恺)广东医科大学心墙志愿服务队抵达梅冲社区,正式启动“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活动启动当日,服务队在社区服务中心广场完成场地布置,设置健康服务、科普宣传、互动体验等功能区域,配备视力检测工具、急救演示教具、健康知识手册等物资。
视力检测护航,用心守护童真视野
活动现场,三下乡队员在临时设置的视力检测点为当地儿童开展视力测量工作。队员提前调试好标准视力表,将其固定在光线适宜的墙面位置,并准备好遮眼板、指示棒等工具。检测开始后,队员引导儿童按顺序排列,保持规定距离站立。
测量过程中,队员手持指示棒逐行指向视力表符号,同时观察儿童的反应,对表述模糊的情况耐心重复示意。对于部分初次接触视力检测的低龄儿童,队员通过细致示范和动作引导辅助完成操作,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检测结束后,队员逐一记录每位儿童的视力数据,并将整理后的用眼健康小贴士分发给儿童。此次视力测量活动有序推进,为掌握当地儿童视力状况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包扎技能科普,筑牢儿童应急防护意识
活动期间,三下乡队员于指定场地为当地儿童开展基础包扎知识教学。队员首先借助医用纱布、绷带等教具,向儿童讲解伤口处理的基本原理,明确包扎操作的核心目的在于保护创面、减少外界污染。随后,队员分步演示了前臂、膝盖等常见部位的包扎流程,重点强调缠绕力度需均匀适度,既要确保纱布固定稳固,又需避免过紧影响局部血液循环。
教学过程中,队员对儿童提出的操作疑问进行逐一解答,并针对部分儿童在模仿练习中出现的缠绕角度偏差、打结不规范等问题,通过手把手指导的方式纠正操作细节。此次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儿童掌握基础应急包扎技能,提升其处理轻微外伤的能力,现场互动有序,教学内容落实到位。
探访红色足迹,合影定格初心传承
三下乡活动期间,广东医科大学心墙志愿服务队组织队员前往梅冲社区周边的红色景点开展探访学习活动。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有序参观了革命历史陈列馆、旧址纪念区等场所,通过实物展品、图文资料及现场讲解深入了解当地红色历史脉络与革命先辈事迹,过程中认真聆听、不时记录关键信息。
讲解红色文化探访结束后,队员们在红色景点标志性建筑前与带队讲解员共同拍摄合影。合影时,队员们以革命旧址牌匾为背景整齐列队,前排队员保持蹲姿,后排队员身姿挺拔,全体人员面向镜头神情庄重。此次合影不仅定格了队员们接受红色教育的学习瞬间,更彰显了志愿服务队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使命担当的精神风貌,为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增添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内涵。
七月的骄阳下,广东医科大学心墙志愿服务队的“三下乡”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每个人的眼神里都藏着连日来共同奋战的默契:从清晨的健康义诊、科普宣讲,到午后的走访调研、暖心帮扶,正是这份双向的支持与配合,让志愿服务的暖流真正涌入了乡村的角落。快门按下的瞬间,不仅记录下这段难忘的下乡时光,更见证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青春与责任的碰撞中闪闪发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