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27日讯(通讯员 吴梓瑶、黄卓怡、陈楚娴、李鑫)2025 年 7 月 13 日至 25 日,广东培正学院 HT 乡村振兴实践团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 "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行动,在指导老师李娜带领下,由队长黄卓怡、副队长陈楚娴组织,深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支教、调研、文化保护等多元举措助力乡村发展。
实践篇:青春扎根乡土,多元行动赋能
多元支教,点亮知识星火
在支教工作中,实践团成员开设多门课程。其中,生态课引导学生探索自然,舞蹈课助力释放活力,科普课拓宽知识视野,理财课培养理性消费意识,美术课搭建艺术平台,西语课和英语课则为学生打开国际视野。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当地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滋养。
实地调研,洞察乡村脉络
实践团还开展了系列实地调研。在海龟湾,团队观察海龟洄游情况,了解当地生态发展脉络;进入红树林湿地,研究潮间带植物与底栖生物的共生关系,探索滨海生态系统的修复与平衡机制;在十里银滩,对沙质、潮汐进行观测,探讨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同路径;在稔山市场,调研特色美食的食材来源与制作技艺传承,分析美食经济对当地就业及文旅融合的带动作用。
非遗传承,守护文化根脉
在文化保护方面,实践团聚焦当地非遗传承。针对谭公诞民俗,团队研究其祈福仪式与巡游规制,探寻海洋文化影响下的民间信仰传承逻辑;通过聆听白字戏,解析其曲牌韵律与方言唱词中的地域文化元素;观察盖子狮表演,研究其动作程式与道具工艺,以专业记录和多元传播促进非遗活态传承。
旧址探访,传递红色脉动
踏入雁湖革命史馆,在斑驳砖墙、旧置器物间,触摸历史的温度。跟随讲解员吕新琼同志的讲述,回溯革命先辈在此运筹帷幄、浴血奋战的往昔,从珍贵史料里,解码信仰的力量、奋斗的热忱 。红色精神跨越时空维度,化作激励当代青年担当使命的精神引擎,驱动HT实践团传承红色基因,以青春之姿续写报国为民的时代篇章 。
以绿润乡,激活生态脉动
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征程中,HT乡村振兴实践团积极投身生态守护行动。七七老师的生态课程中,为孩子们播撒知识与生态意识的种子。雁湖革命史馆内,成员们认真细致开展卫生清洁,拂去历史场馆的尘埃,让红色记忆的载体以整洁面貌示人,这不仅是对场馆环境的优化,更是对革命历史敬意的传递 。海角灯塔下,实践团成员弯腰捡拾垃圾,以实际行动守护蓝色海岸线。每一次俯身、每一袋垃圾的收集,都是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有力践行,旨在唤起更多人对生态环境的珍视,用青春汗水浇灌绿美乡土,激活生态持续脉动的活力。
宣传聚力,传递乡土声音
实践过程中,HT乡村振兴实践团围绕稔山镇核心实践场景,构建系统化传播体系。镜头端,精准捕捉海龟湾生态调研细节、红树林考察实况及清洁行动,以纪实手法呈现生态保护实践;同步记录稔山市场美食调研现场,以及盖子狮、白字戏、谭公诞等非遗活动的原生场景,积累具象化影像素材。文字端,结合实践动态撰写系列推文,深度关联生态保护行动与地方文化传承,形成“青春实践+在地特色”的内容矩阵。传播端,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剪辑素材,联动本地媒体推送图文报道,精准添加在实践过程中等话题标签,实现生态理念与乡土文化的跨平台渗透,提升传播实效。
总结篇:以青春实践,绘振兴新篇
此次“三下乡”之行,HT乡村振兴实践团以青春为舟,载着使命驶入乡村沃野。在海龟湾、红树林边调研生态脉络,于稔山市场探寻美食烟火,于雁湖革命史馆聆听先辈足音,我们以脚步丈量土地,用目光捕捉细节,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深耕细作,播撒知识与探索的种子,收获成长与蜕变的果实 。
青年与时代同频,方能绽放光芒。未来,实践团将秉持初心,紧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整合资源、创新实干,以青春动能激活乡村振兴活力,为绘就城乡融合新画卷、建设现代化强国持续注入青春力量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