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青春热血融入秦皇热土 专业所学服务文化传播

2025-07-25 20:26 来源:中教网  冼芷萱、林茜   阅读 7.8万
分享

在党关于“发展革命老区,用好红色资源”的时代号召下,在校团委和学校“双百”工作队的指导和支持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一江两岸”实践团于202578日,奔赴秦皇山展开“红色文旅宣传实践工作”。

图为团队成员在纪念碑前献花

基地负责人庄重地向团队讲述了这片浸润革命荣光热土的厚重过往,并郑重表示:“我们有义务讲好秦皇山的历史”——这沉甸甸的嘱托,不仅是当地民众对团队的深切期盼,更是“一江两岸”对自身的要求和坚持。

团队成员与村委干部交流

经过短暂的休整,团队旋即投入工作状态。成员们依据分工,兵分三路:“摄影部”成员拿起镜头,捕捉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实践部”成员深入现场,探寻基层的脉动;“品宣部”伙伴则潜心构思,致力于将所见所感凝练升华。各部门各司其职,有序展开工作。

在地方干部的大力支持与悉心协助下,一江两岸实践团系统性地开展了红色遗迹的寻访与记录工作。不仅走访并拍摄了12处历经修复、如今已向公众开放的红色历史遗迹,更用脚步寻迹,系统规划了2条研学路线。团队巧妙结合无人机航拍的广阔视角与实地踏勘的细致观察,将秦皇山已开发的12处红色文化遗迹逐一进行专业化的影像记录。

团队成员在秦皇山根据地纪念馆进行讲解培训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也实地探访了当地的红色文化产业基地与青少年红色文化训练营地。在那里,他们用镜头生动捕捉了青少年们参与“丛林夺取活动”、“拳术训练”以及“纪念碑实地参观”等沉浸式体验项目的各种瞬间,感受这片革命热土上曾经燃烧的烽火岁月与不朽精神。

团队成员进行沉浸式体验项目记录

一江两岸实践团深入群众内部,与当地群众密切沟通,交流秦皇山片区的设施建设和红色文旅产业给当地民众带来的生活变化。同时团队深入采访了山心村党支部罗书记,以及村委会的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了解到秦皇山在上级精准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之下,从原来人口外流严重的落后片区,逐渐建设成如今集红色文旅、党建教育、农产业升级的创业集中地,秦皇山的历史与红色文化也在此熠熠生辉。

团队成员采访村民

立足实地勘查研学路线和面对面采访地方红色文化工作者等一线的探访成果,一江两岸实践团系统整合其核心价值,通过发表视频和推文等宣传手段,持续塑造与提升秦皇山红色文旅的品牌影响力,生动展现这片承载光荣历史的革命热土,在新时代所焕发出的深厚发展潜能与澎湃活力。

实践工作接近尾声之际,学生工作部叶开部长亲临秦皇山实践基地。在指导一江两岸实践团工作时,叶部长不仅为团队后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更清晰地指明了未来工作应努力的方向为团队提供了持续前行的动力。

团队成员与基地负责人、双百行动服务队叶开部长会谈

此次秦皇山之行,一江两岸实践团深入了解了革命老区在政策赋能下的华丽变,聆听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殷切心声,更感受到青少年在红色文化浸润中的。一江两岸实践团将铭记嘱托,持续深化实践成果,用心、用情、用力讲好秦皇山故事,传播革命老区新声,努力为擦亮红色文旅品牌、赋能革命老区振兴贡献广外青年的智慧与力量,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的薪火,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团队合照

将青春热血融入革命热土

将专业所学服务乡村振兴

我们一直在路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