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巧创兴农团队赴赤忏村探索电商兴农“云”销路

2025-08-11 20:26 来源:中教网    阅读 441
17
分享

碧波荡漾,蚝田绵延。七月的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赤忏村,迎来了一群活力满满的年轻身影。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暑期“百千万工程”巧创兴农团队秉持“打造数创一体化乡村产业新模式”的理念,在这里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助农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当地特色生蚝海产品,扎实调研,数字赋能,躬身实践,为培育乡村海鲜电商经济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团队成员、指导老师与赤忏村许委员合影留念(广东海洋大学 谭润州 摄)

精准把脉,共商产业发展

巧创兴农团队深入赤忏村实地走访养殖基地、加工点与渔民家庭,全面了解该村海产经济发展现状。在村委,团队成员与许委员等多位村干部举行座谈会,围绕本地生蚝等海产品的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问题开展了坦诚、充分且热烈的讨论。许委员坦言:“好蚝愁卖啊!我们主要靠传统批发,价格波动大,好品质有时卖不上好价钱。电商听说过,但村里缺懂技术、会运营的人才,设备也不足,一直没搞起来!”团队成员们在记事本上详细记录下物流成本高、品牌意识弱、电商技能匮乏等关键问题,并一一备注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思路。

图为团队成员随许委员开展实地调研(广东海洋大学 颖妍 摄)

调研过程中大家注意到,当地的鱼干、虾米等海产品和生蚝一样具有可观的开发潜力和市场价值,亦受困于销售渠道单一的限制。同学们分别从物流成本、品牌知名度及电商人才技术短缺等核心痛点出发,进行了热切探讨,并纷纷积极发言提出应对方案。

数字赋能,开辟云端销路

结合前期调研成果,针对现存短板问题,团队决定即时搭建本土化海鲜电商直播平台。在村委支持下,同学们学习本地特色品牌海产品优势,熟记各类产品销售价格,化身专业售货员,利用临时场地开设直播间,组织起多场线上平台卖货活动。镜头前,他们从一开始的羞涩局促,迅速调整状态,很快就能落落大方熟练介绍手里生蚝的优良生长环境、饱满肉质和多样烹饪方法,配合实景拍摄的蚝田风光,以实惠价格成功吸引了大量观众关注和下单,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受关注度和销售量。团队创新性提出“雁阵捆绑式”销售新思路,将具有关联意义的

图为团队成员在村委会搭建直播平台(广东海洋大学 谭润州 摄)

多类海产品搭配组合成特色套餐,打造独特时节卖点,赋予产品更强的市场竞争性。同学们还积极参与了村民电商技能培训,分享了大量实用的店铺开设、产品拍摄、直播技巧等经营经验,助力赤忏村建设一支“带不走”的本地电商队伍。

扎根乡土,践行助农初心

探索海产品“云”销路的同时,团队成员们身体力行,积极参与村里的生产劳动。大家不惧烈日,撸起袖子抢着帮养殖户搬饲料、转运蚝苗,即便汗水浸湿衣衫,海泥沾满手脚。实实在在的劳动分担了村民的辛劳,拉近了彼此的情感距离,也让队员们亲身体验到了海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

图为团队成员在生产一线帮助村民搬运稻苗 (广东海洋大学 谭润州 摄)

成效显著,校地情谊深厚

团队成员们的付出,赢得了赤忏村乡亲们的认可。在活动总结会上,赤忏村村委会韩主任由衷表示:“广东海洋大学巧创兴农团队的到来,为我们村发展海鲜电商送来了‘及时雨’。他们不仅带来了新技术、新思路,实实在在开拓了销路,更可贵的是扑下身子与村民同劳动。这种真心实意的帮扶,我们非常感动!”韩主任的肺腑之言,是对团队实践价值的最佳肯定。

图为村委会韩主任在总结会上向团队表示肯定和感谢(广东海洋大学 谭润州 摄)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巧创兴农团队以“数创一体化”为引领,将高校智力资源与前沿电商模式深度融入赤忏村的海鲜产业营销探索之中。通过深度调研摸实情、电商赋能拓销路、技能培训强根基、劳动实践接地气,成功摸索出“数字营销+产业根基+人才培养”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以实际行动为“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贡献了海大学子的智慧与力量,谱写出生动的青春篇章!

供稿:广东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巧创兴农”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队

撰文:饶敏虹、马雅琳;指导老师:杜军、姚树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