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萍乡卫院护理学院“青春红心”志愿服务队赴高滩村实践,遇留守少年王永华显陪伴渴望

2025-07-23 01:00 来源:中教网  汪曼蓉   阅读 5.3千
175
分享

七月盛夏,萍乡卫生职业学院护理学院“青春红心”志愿服务队赴萍乡莲花县高滩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期间,队员们与当地少年王永华的相遇,不仅为此次实践增添了特殊意义,更让团队对乡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现状有了深刻认知,引发对这一群体关爱与陪伴的思考。

初遇时,当队员们笑着称王永华为“小孩哥”,这个孩子立刻挺直脊背纠正:“我叫王永华,请记住我的名字。”稚嫩嗓音中的倔强,让队员们印象深刻。深入了解后得知,王永华的爷爷奶奶已离世,父亲腿脚不便仍需操劳,母亲在外务工,成长中缺少亲人常伴的温暖,却如岩缝中的幼苗般努力生长。

抵达高滩村的首个夜晚,广场上文艺演出热闹非凡,王永华却独自坐在角落。队员们主动邀请他参与,在鼓励下,他渐渐展露笑容,还提出想一起唱《送别》。演出结束后,他默默留下帮忙收拾,夜深仍不愿离开,小声说“还想跟着你们”。次日清晨五点多,天未全亮,王永华已站在队员宿舍楼下,带着紧张与兴奋解释:“担心错过大家,就起早了。”这份纯粹的期待,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在随后的实践中,王永华成了团队的“忠实伙伴”。每天清晨,他都会在村口翘首等待,积极参与走访村民、协助义诊,还当起队员与老人沟通的“小翻译官”。交谈中,队员们发现他眼中满是对外部世界的向往。当被问及长大后的梦想,他眼神坚定地说“想成为消防员”,这份笃定让队员们既震撼又敬佩。

当队员们问“是否期待我们下次再来”,王永华脱口而出:“我可以期待你们不离开吗?”简单的话语,道出了留守儿童对陪伴的迫切渴望,也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离别之日终究到来。王永华努力掩饰不舍,笑容却不如往日灿烂。前一晚,他因既想早点见到队员,又怕最后一天太快结束而难以入眠。队员们留下联系方式,约定“有困难随时联系”,他则不舍地说:“等我有自己的电话,就不是小孩子了,你们一定要多带我出去玩。”

队员们为他准备了手工画和一封饱含祝福的信,信中满是对他未来的期许。踏上回程时,村口传来王永华带着哭腔的“再见”。天空飘起细雨,他站在原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强装镇定地说“鼻涕有点多”。这一幕,让队员们热泪盈眶,三天的相处点滴,已成为彼此记忆中珍贵的片段。

此次与王永华的相遇,如同一扇窗,让队员们看到了农村孩童真实的生活与内心世界。对这些成长中缺少父母陪伴、亲人关爱的孩子而言,一次短暂的社会实践,或许就是他们心中最美好的期待。

“他们的童年不该被孤独笼罩,梦想值得被温柔守护。”队员们表示,王永华的故事是无数乡村留守儿童的缩影,期待家庭与社会能给予这些孩子更多关爱与陪伴,让“期待不离开”从遥不可及的梦想,变为触手可及的温暖。而这次相遇,也成为团队传递关爱的起点,他们希望汇聚更多力量,守护孩子们的童年,让他们的成长路上总有星光相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