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三下乡” 进行时 | 以镜头为媒,激活雷波乡土价值与红色基因

2025-07-22 22:03 来源:中教网    阅读 674
23
分享

7月3日,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的山间还萦绕着薄雾,四川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彝影传新,融创兴乡” 社会实践团的队员们已带着设备与问卷,踏上了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实践团抵达雷波县后,迅速展开系列实践活动,以传媒专业为纽带,深度链接当地产业与文化资源。

团队合照

团队首先与雷波县当地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在县乡干部的细致介绍中,系统了解雷波县 “一村一品” 强村富民工程的推进现状,明确青杠村脐橙、石板滩村悬崖蜜、马湖莼菜等特色产业的发展脉络与传播需求,为后续实践锚定方向。座谈会后,队员们分领域行动,“产业调研组” 带着定制问卷深入千万贯乡、上田坝镇、黄琅镇等乡镇的田间地头,与果农、蜂农、茶农等面对面交流,详细记录青脆李疏果技巧、花椒修剪周期、蜂蜜采收工艺等产业细节,500 余份有效问卷精准梳理出 “销路窄、品牌弱” 等共性痛点;“影像创作组” 则扛着摄像机走进果园、蜂场、茶园,用镜头捕捉脐橙挂果的饱满色泽、悬崖蜜采集的惊险瞬间、莼菜在水中的灵动姿态,为特色产业积累第一手视觉素材。

在聚焦产业赋能的同时,团队同步深耕当地红色文化与民族精神传承。在张子扬副镇长的带领下,队员们踏上 “天路” 108 弯,在蜿蜒山路间感受当年筑路者 “战天斗地” 的奋斗精神;走进上田坝剿匪平叛战斗纪念馆与母猪坪战斗遗址,在斑驳的史料与弹痕累累的实物中,体悟革命年代 “攻坚克难” 的红色密码;走访基层干部旧办公址,泛黄的工作笔记与褪色的规划图,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扎根山区的实干情怀。

此外,实践团充分发挥传媒专业优势,搭建多维传播矩阵。“乡村代言人”系列短视频中,各村书记走进镜头,用乡音讲述 “天路引水种脐橙”“悬崖采蜜守生态” 等产业故事;“青春 Vlog” 以大学生视角记录与村民的暖心互动,从跟着阿婆学做彝族美食到帮蜂农搬运蜂箱,字里行间充满乡土温度;7 月 7 日下午,队员们在茶园首次尝试直播带货,镜头前,他们手持刚采摘的茶叶,详解 “高山云雾出好茶” 的生态优势,让雷波茶叶走进更多网友视野。截至实践结束,团队制作的各类视频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累计播放量达 3 万次,初步构建起 “特色产品 + 红色故事 + 乡土日常” 的传播体系。

从产业调研到影像创作,从红色探访到直播赋能,实践团以“专业实践 + 在地需求” 的模式,既为雷波县特色产业注入传播动能,也让队员们在扎根乡土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用青春行动诠释 “强国有我” 的担当。

国际教育学院 “彝影传新,融创兴乡” 社会实践团以实际行动深入挖掘雷波县特色产业价值与红色文化内涵,用镜头记录乡土故事,用创意激活传播动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传媒力量。从果园里的生态纪实到直播间的产品推介,从红色遗址的影像留存到 “一村一品” 的品牌策划,队员们将专业所学与乡村需求紧密结合。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与雷波县的合作,通过 “农产品进校园”“实践成果思政课” 等长效举措,让雷波的特色产业被更多人看见,让奋斗精神在青春传播中延续,以传媒人的担当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贡献持久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