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商学院“青芒”实践队踏上上饶市婺源县赋春镇赋春村的土地,带着朝气与热忱,用实际行动赴一场与乡野的约定。
安全筑基:入户宣教 织密乡村安全网
实践队与赋春镇政府负责人、赋春村两委干部开展座谈会,深入了解基层情况提高服务精准性;联合赋春派出所民警,化身行走的“安全灯塔”,带着反诈手册、防溺水海报穿梭于街巷院落。方言里的案例剖析、家常话中的风险提示,将“骗子的花招”“水边的隐患”拆解成易懂的道理,让“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如春风化雨,浸润每一户村民的心田,为乡村平安添上一份青春守护的坚实重量。
情暖乡邻:爱心扎根 绘就乡村温情画卷
敬老院里,队员们为老人整理衣襟、梳理银发,按下快门定格一张张皱纹里的笑容,将照片细心打印、装裱成框,递到老人手中,那些被时光吻过的脸庞,便以另一种方式被温柔收藏;文明实践站、村民家门口、车站旁的“爱心服务点”前,螺丝刀的转动声、政策解读的絮语交织成歌,家电清灰、咨询解答的身影里,藏着队员们“为人民服务”的朴素初心。
实践队向平凡致敬,邀环卫工人围坐纳凉,递上防暑物资,掌声为坚守者响起;为村落添彩,于白墙之上挥毫泼墨,婺源特色建筑的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在笔墨间错落有致,乡土风情与灵动意趣一同苏醒,为村落添了抹鲜活的青春印记。
红色溯源:踏寻足迹 传承不灭星火
循着红色足迹,实践队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初心对话。洙坑红色教育基地的砖瓦间,中共婺源县委旧址的史料里,革命先辈的足迹清晰可辨;红军后代林华祥的讲述中,父辈的枪林弹雨、赤诚守望如在眼前,一堂沉浸式“思政课”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奔涌。
莒莙纪念馆的展柜前,历史图片与革命文物诉说着峥嵘岁月;皖浙赣红军纪念广场上,队员们齐声朗诵《可爱的中国》,字句间的赤诚与豪情撞响长空。红色旧址的光影里,信仰的火种照亮青年前行的方向。
童心护航:守护童真 筑牢安全防线
实践队以“安全+趣味”双轨模式关爱儿童成长,开设“推普课堂”“防溺水小课堂”“反诈小剧场”,用生动案例教孩子们识险避险;带领孩子们体验扎染的蓝白晕染、绘制五彩脸谱,在指尖创造中播撒快乐种子,让安全意识与童真童趣共同生根。
实践研学:躬行实干 在大地课堂成长
实践队把课堂搬进乡野,让成长扎根泥土。田间地头,队员们顶烈日、踏泥泞,拔草施肥、浇灌作物,汗水滴落的声响里,读懂“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菜园深处,摘菜剥玉米的指尖沾满泥土,在丰收的喜悦中触摸农耕文明的厚重。手作工厂里,队员们在师傅的指导下尝试为原料初步塑形、打磨边角。婺源林生茶园中,采茶的指尖沾着茶香,制茶的铁锅映着专注,炒茶的火候里藏着匠心延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杨的“茶园思政课”上,劳动精神、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命题在茶香中舒展,让队员们在耕耘里悟担当,在传承中明方向。
实践的收获装满了行囊,这场与赋春的相遇,是青春的历练,更是成长的勋章。“青芒”实践队带着收获再出发,让这份在土地上生长的力量,继续照亮前路。
供稿:商学院 舒畅
摄影:新媒体中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