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2025年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助学筑梦先锋实践团三下乡:人工智能润乡野,资助育才绽芳华

2025-07-17 20:47 来源:中教网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    阅读 4.0千
132
分享

中教网7月17日讯(通讯员:周满如) 2025年6月30日至2025年7月6日,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助学筑梦先锋实践团围绕“人工智能润乡野,资助育才绽芳华”主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开展““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

突击队历时7天,对三江镇城乡结合区域开展系统性走访调研。本次调研覆盖辖区内乡村、城镇居民聚居区,重点选取联和村、九子沙村、三江社区等区域发展特征鲜明、人口结构典型的中心区域作为调研样本,开展全方位政策宣传与数据采集工作。

一、联动赋能促发展

2025年7月1日,突击队与共青团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委员会开展“百千万工程”结对项目交流会。

团三江镇委对突击队到来表达热烈欢迎,在了解“智能分析+问卷回访+实地走访”政策下乡行调研需求后,结合三江镇的具体情况规划行程。

期间,突击队对三江镇联和村、九子沙村和三江社区深入走访,开展精准入户回访和宣传调研活动。

01联和村

联和村位于虎坑口、银洲湖边,邻近古井镇,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约8000人,有1所学校。

2025年7月2日,突击队聚焦“人才返乡+非遗游龙+资助宣讲”主题,通过精准对接、走访调研等方式,深入联和村开展宣传调研工作,推动政策落地,助力乡村振兴。

02九子沙村

九子沙村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的最北面,面积6.74平方公里,人口约7700人,有2所学校。

2025年7月3日,突击队徒步抵达九子沙村,采用“精准对接+走访调研”的复合模式推进工作。针对不同村民群体,定制差异化宣传策略,实现对村落大部分村民的调研覆盖。以科学抽样、全面采集为原则,确保调研数据贴合实际、精准有效,力求国家资助政策宣传能切实帮扶有需求的村民。

03三江社区

三江社区位于新会区东南方向,属三江镇。西南接新江村委会,东北接联和村委会。商住楼区域面积约0.36平方公里。

2025年7月4日,突击队采取摊位宣传与走访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国家资助政策。在摊位宣传筹备阶段,团队成员精心制作并准备小礼品,主动邀请当地居民前往摊位,以通俗易懂、简洁明晰的语言,阐释政策内容与要点 ,助力其认知国家资助政策的重要价值,同时深化团队成员对当地学生受教育实际状况的深度了解。

二、文化赋能助传播

01非遗游龙活化传承

三江镇河网密布,舞龙中的“龙”既象征神话龙王,也暗合水乡人对自然的敬畏。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联合村仁和里的舞龙活动是当地一项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承载着深厚的宗族文化和祈福寓意。

2025年7月2日,突击队成员专访仁和里舞龙非遗传承人赵伟源先生,从历史渊源、社会价值等角度系统了解当地舞龙、游龙活动的民俗内涵与文化精神,探索非遗传承与青年返乡的融合发展路径。

02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三江镇牛田洋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三江镇,由当地退伍老兵赵悦胜同志于2005年创建。

2025年7月4日,突击队成员走进牛田洋纪念馆,聆听退伍老兵赵悦胜同志讲述峥嵘岁月里与战友并肩作战的故事,深刻学习牛田洋精神。赵悦胜同志谈到当年在家中自建牛田洋纪念馆,其牛田洋精神一直被传颂: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突击队此次调研紧扣传承红色精神,助力人才返乡的脉络,深入社区基层关注人才反哺,助力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与传承红色精神同频共振发挥积极作用。

本次资助下乡行采用“智能分析+问卷回访+实地走访”模式,围绕“人才返乡+非遗文化+资助宣讲”等视角开展调研。通过精准推进政策宣讲,激发青年返乡活力,以文化赋能扩大政策传播,切实保障困难学生受教育权益,为新会“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