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11日讯(通讯员 曾佳豪、徐紫莹、陈羽萌、 柴彬洋)川北医学院校团委赴邛崃“青衿崃援,躬行邛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前往孔明街道丰收村,慰问抗美援朝老兵王绍云同志。期间,王绍云同志深情讲述了他的革命经历和奋斗故事,为青年学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图为慰问队员、老师和王绍云同志合影 通讯员 徐紫莹 摄
峥嵘岁月,赤诚报国
王绍云同志于1951年8月至1953年2月以仅仅17岁的年龄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随后在西南公安局警卫师一团三连服役直至退伍。在服役期间,他因学习成绩优异、军事技能过硬、专业技术创新被授予师部唯一的一个二等功,并因作战有力、保护部队领导和外宾工作成效突出,两次获得嘉奖,在卫生运动中斩获全师第一名的成绩。从连部到营部,再到团部,最后直接升入师部,一路的晋升证明了王老毋庸置疑的实力。他的事迹展现了革命军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也彰显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
▲图为实践队员对王绍云同志采访 通讯员 徐紫莹 摄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退伍后,王绍云同志始终保持着军人的本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他带领群众搞过钢铁,办过农村合作社,当过事务长和伙食团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那句“样样都干,样样都能干好”的誓言。他说:“始终秉持大公无私、不贪一分钱的品质,对得起群众的信任,因此赢得了他们的广泛尊敬和认可”。热衷于群众事业的王老以饱满的热情和实务的作风在广袤乡土日复一日地挥洒热血,直到88岁的高龄才退休养老,深受群众们爱戴。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缩影,更是一代人为国家建设和乡村振兴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令队员们颇为动容。
▲图为王绍云同志向队员们讲述 通讯员 陈羽萌 摄
青年学子的精神洗礼
“去最艰苦的地方,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在王老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印证。从兢兢业业、表现突出的通讯员和部队首长的警卫员,再到工作出色、一心为民的榜样式基层干部,王绍云同志勤劳刻苦、勇毅干练的作风值得钦佩,清白正直、大公无私的品格同样激励着实践队员们向他看齐。他眼里的光泽,是青春热血的缩影;脚下的沃土,是辛勤耕耘的写照;脸上的皱纹,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见证。与王老的交谈,是实践队青年学子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启迪新时代新青年们赓续老一辈宝贵精神,将吃苦耐劳、大公无私的奉献品质大力弘扬。青年学子们的思想前路,已然被这位抗美援朝的老兵、实干先进的基层干部照亮。
▲图为实践队员向王绍云同志请教 通讯员 陈羽萌 摄
此次慰问活动不仅是对革命老兵的崇高致敬,更是一次深刻的精神传承。王绍云同志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忠诚、奉献与担当,为青年学子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故事激励着新时代的青年们牢记历史、珍惜当下,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到祖国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