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至8日,为探寻非遗茶文化在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构建特色乡村治理模式等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茶韵留香”考察团队深入福建武夷山,围绕茶叶品牌、当地本土茶庄及特色茶文化景区展开了实地考察。
智能化生产赋能,品牌茶香飘向世界
7月7日上午,考察团队来到武夷山茶叶品牌八马茶业智能生产园区,开启了此次非遗茶文化探寻之旅。在行政讲解员俞小姐(俞洁)的带领下,团队先后参观了智能化生产线和茶叶文化馆。俞小姐重点讲解了八马茶业生产线的生产机制与流程,从茶叶的筛选、杀青、揉捻到烘焙等环节全部采用智能机械化生产,几乎实现零人工。八马智能生产线分别为第七代智能生产包装线和精加工生产线。这种智能化生产模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更精准地把控茶叶品质,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高保障的生产目标。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智能化生产线照片 章佳怡供图
在茶叶文化馆,团队进一步了解了八马茶业的发展历史。从早期的私人茶坊起步,凭借着对茶叶品质的坚守和不断的创新,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知名的茶叶品牌,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通过建立标准化种植、智能化生产和全球化销售体系,八马成功带动武夷岩茶与小种红茶从本土走向国际,将中国的茶香带向世界。与此同时,俞小姐也坦言,品牌由于规模化生产的特点,难以像本地茶叶那样具有独特的地域风味和小众特色。八马茶业可以通过与当地茶农合作的方式把非遗茶文化推向国际,走向世界。
本土茶香有特色,政策引领助发展
7月7日下午,考察团队实地来到武夷山金银桐色茶叶店,对店主桐木村的吴美香女士进行了采访。吴美香女士在桐木村拥有自己的茶庄,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本地特色茶叶的经营。
交谈中,吴美香女士向团队介绍了武夷山桐木村极具特色的正山小种——烟熏小种。她详细介绍了制作该茶的一整套严格的流程。其中,她提到了用特定木材马尾松进行烧制的独特流程,通过这种传统工艺制作出的烟熏小种,带有独特的松木香,风味,广受好评,凸显出本土茶叶依托非遗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巨大潜力。
吴美香女士还向团队展示了店里员工们进行茶叶粗检的过程,员工们凭借丰富的经验,仔细挑选出不符合标准的茶叶,以保证出售茶叶的品质。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茶农粗检茶叶 顾佳艳供图
吴美香女士表示,桐木村本地茶业发展有着自身的优势。作为位于茶叶本地生产园区的茶庄,能直接获取新鲜优质的茶叶原料;同时,国家政策支持鼓励发展茶叶产业以推动地方经济,为本地茶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且本地茶叶拥有独特的特色,茶叶质量高、味道纯正,深受一些消费者的喜爱。这些优势是激活乡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但她也指出,本地茶业发展存在不少困难。如人工成本较高,生产规模小、效率相对较低,本地特色茶叶销售渠道也比较少,主要依赖线下门店和熟客介绍。这些利弊都深刻反映了当地乡村茶叶发展仍有许多空间得以发展利用,作为武夷山特色产业,茶庄将积极借力国家政策支持,努力突破瓶颈,深挖非遗茶文化价值,发展壮大乡村特色茶产业,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利支撑。
茶韵悠悠传千年,非遗文化焕生机
7月8日上午,考察团队抵达武夷山大红袍景区,继续探寻非遗茶文化的魅力。景区内,众多本地岩茶映入眼帘,肉桂的醇厚、水金龟的甘爽等,各有特色。
据了解,三棵大红袍母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武夷山大红袍的“根”,为了保护这一非遗资源,现已禁止采摘。景区通过有效保护与活化利用非遗资源,将传统茶文化深度融入旅游产业。大红袍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古代的皇家贡品,到如今成为享誉中外的名茶,它不仅是一种茶叶,更是一种非遗文化的象征。在传承与发展中,大红袍不断适应时代需求,既保留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又在种植和推广上不断创新,让这千年岩韵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图为团队成员拍摄大红袍遗址照片 张曼琳供图
自2021年以来,武夷山市政府切实贯彻“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全力开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高质量发展工作,走特色茶乡茶叶经济乡村振兴道路,推动茶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武夷山茶产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全年干毛茶产量3.01万吨,产值29.9亿元,茶叶税收2.28亿元。从2024年干毛茶产量、产值和税收来看,分别较2021年约增长了24.7%、30.85%和107.27%,整体茶业经济发展呈稳步上升态势。
图为团队成员与八马茶业品牌合照 张曼琳供图
通过此次实地考察,团队不仅深入了解了八马茶业等品牌企业的智能化生产、品牌建设,也感受到了武夷山本地茶庄在坚守和传承特色非遗茶文化的努力,团队对大红袍等代表性武夷岩茶的非遗制作技艺的源流、核心工艺要点和当前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形成了更为系统的认识。这些都为后续推动茶业和旅游业协同发展,深入研究如何有效挖掘、活化利用珍贵的非遗茶文化资源,探索其赋能乡村产业升级、促进文旅融合、带动农民增收、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特色化路径提供了一定价值的实践参考。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