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南理微光·壮锦传薪火 | “锦遇新世代”非遗创新实践队的宾阳非遗行动

2025-07-11 22:47 来源:中教网  孙大正   阅读 1.6万
526
分享

中教网7月11日讯(通讯员 李梓硕 孙大正) 2025年7月3日上午,南宁理工学院“锦遇新世代”非遗创新实践队怀揣着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化的热忱,踏上了追寻壮锦之美的道路。团队成员们期望通过实地探访,挖掘壮锦技艺价值,助力其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出发前,成员们就已做足功课,查阅了大量壮锦历史资料,了解了壮锦从汉代起源,历经千年传承演变的脉络。成员们对即将开启的探访充满期待,一路上热烈讨论着壮锦可能呈现的模样。经过一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团队从南宁市武鸣区出发到达宾阳县。

团队队长李梓硕同学首先联系了宾州古城的负责人,她对于团队的到访和调研表示十分乐于提供帮助,并且带领团队来到了古城的壮锦文创馆。在前往文创馆途中,负责人向成员们介绍,宾阳作为壮锦重要传承地,近些年在壮锦文创开发上不断探索,尝试让古老技艺对接现代生活。在宾阳的古老街巷的映衬下,团队一行踏入文创馆。文创馆里有许多用壮锦制作而成的文创产品,包括手提包、西装领带等等,这勾起了团队成员的兴趣。他们仔细端详着文创的纹样编织工艺,轻拂材料感受它们的质感,并不时用手机拍摄下文创的模样,将这份壮锦转化为永恒,希望能够保留这份传统技艺焕新的惊喜。团队成员在交流中感叹到,这些文创让壮锦从传统服饰配饰拓展到生活美学领域,为非遗活化提供了新思路。团队成员在文创馆内驻足许久。

图为成员们用手抚摸壮锦文创。李梓硕 供图

离开文创馆后,成员们在古城街巷漫步,发现不少民居外墙也有壮锦元素装饰,古老图案与生活场景交融,显得街巷十分具有文化底蕴。大家感慨,壮锦早已融入宾阳的烟火日常,传承之路既有传统根基,也需创新活力,而他们的调研,正是要为这份传承添一份青春力量。

当日中午,团队成员一同前往了新宾榨粉店,感受宾阳的特色美食。店内弥漫着浓郁的米粉香,爽滑的榨粉搭配特色酱料,瞬间驱散了夏日的燥热。在午餐之际,成员们的讨论声不停——从壮锦文创的时尚脑洞,聊到青年一代应该如何传承。有人提出可以把壮锦元素融入校园文创,让非遗走进学生生活;也有人说要利用短视频平台,讲好壮锦背后的文化故事。古老的非遗在时代浪潮里的新模样,让这群年轻人满是向往,也更加期待午后的宾阳壮锦馆之行。

饭后,各位成员在餐馆里面稍作休息,大家相互分享着榨粉的独特口感,交流着对壮锦传承新想法的启发。然后一起前往了今天的第二个实践目的地:宾阳壮锦馆。在去宾阳壮锦馆的路上,路况十分的差,坑洼的路面让车辆不断颠簸,许多成员因受不了车辆的颠簸而头晕目眩。尽管身体难受,成员们却依旧满怀对壮锦探寻的期待,脑海中不断预想壮锦馆里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珍贵展品。踏入宾阳壮锦馆的一瞬间,团队成员们皆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馆内,壮锦文物与文创交相辉映,像是打开了时光宝盒,文物在灯光下闪烁着它们的光芒,那些历经岁月的经纬纹路,仿佛在轻声诉说往昔织女们日夜织造的故事,仿佛脑海中能浮现出织女在织壮锦的一幕幕。文创更是别出心裁,制作人打破次元壁,将壮锦纹样与现代潮玩、数码产品结合,成员们都被这跨越时空的美所“俘获”。在馆内,还摆放着千禧年代的壮锦织造机器,这可谓是“老古董”,尽管机器上有生锈的零件和斑驳的木架,但它却清晰留存着当年织锦的温度,让大家直观触摸到壮锦传承的历史脉络 。

图为2003年的江南纺织厂生产的织锦机器。李梓硕 供图

原来,宾阳壮锦馆还是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在馆内参观时,成员们留意到一些残障织女专注织锦的身影,他们手指在经纬间穿梭的认真劲儿,让空气都多了几分触动。据悉,他们有一个共织计划:聚焦残障人士、村脱贫户等弱势群体,不仅提供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还会为残障学员定制适配的织机辅助工具,耐心教他们把生活的不易,都织进五彩丝线里,实现“造血”式帮扶,助力共同富裕。这让团队成员对宾阳壮锦馆肃然起敬,意识到壮锦传承,不仅是文化延续,更是温暖的社会担当 。

临走时,团队成员在壮锦馆门前合影留念。大家脸上充满了对一天调研收获的充实与感慨。转身看到了一面红色大墙,墙面上赫然写着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的期望:守正创新、活态传承,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看到这段字,成员们内心百感交集,那些壮锦文创的巧思、残障织女的坚守,瞬间在脑海回放,大家默默握拳,在内心暗暗定下承诺,一定要为非遗的保护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壮锦之美带着温度与担当继续照亮时光。

图为习总书记对非遗的期望。 李梓硕 供图

图为“锦遇新世代”非遗创新实践队在宾阳壮锦馆的合影。李梓硕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