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就青年力量进行调研

2025-07-10 13:53 来源:中教网  邓浩宇   阅读 7.5千
243
分享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背景下,蚌埠市正以青年为帆、创新为桨,在淮河之畔谱写产才融合的活力篇章。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赋能蚌埠乡村振兴,砼砼创新型时代模板"暑期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9日深入蚌埠乡村一线,通过"产业引擎、红色铸魂、教育筑基、文化塑形"四维探索,系统解构青年力量赋能乡村振兴的蚌埠路径——从华信禽业"人才+产业链"的产教融合实践,到党群服务中心"智慧党建+基层治理"的红色孵化器;从建新社区"防诈助学"的教育微光,到双墩遗址"文化解码"的文明传承,全面展现当代青年在产业突围、组织振兴、民生服务、文化自信等领域的先锋作用。

  产业引擎,人才赋能,青年人当尝试、突破、创新

在蚌埠乡村振兴的实践版图中,华信禽业有限公司以成熟养殖产业为依托,借人才引进与培育之力,搭建起产业发展与人才振兴的双向桥梁。不仅如此,公司企业还深耕家禽养殖领域多年,作为本地畜牧产业的标杆企业,构建起集种禽繁育、规模养殖、禽肉深加工及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上成效显著,是蚌埠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参与者。调研团队深度走进华信禽业,深入养殖基地、访谈企业负责人,探寻人才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路径。团队成员在负责人的带领讲解下,走过企业车间与养殖园区,目睹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转。从种禽繁育、孵蛋照蛋到禽肉深加工的半自动化流程,无不展现着现代畜牧产业的高效与规范。团队采访人员在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中,与其达成了“人才是产业突围的关键”的共识——华信禽业积极引入畜牧养殖专家、食品加工技术人才、乡村潜在青年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外脑”活力。在采访过程中,团队还学习到了以企业文化给青年实践指导。在调研成员提及企业给青年人才的启发时,负责人谈到三个关键词,即“尝试,突破,创新”。

此次探访,调研团队深切体会到企业人才引进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价值;也深刻领会到在乡村振兴语境下,华信禽业的人才实践意义深远,即引入高端人才,突破乡村产业技术与市场瓶颈,为产业升级装上“加速器”;培育本土人才,筑牢乡村振兴人才根基,让“输血”与“造血”协同发力。正如负责人所言:“人才聚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乡村旺。”团队后续将梳理华信禽业人才引育与产业融合的实践路径,为打造“人才驱动、产业富民”的蚌埠乡村振兴模式,提供可借鉴的案例参考,助力更多乡村借人才东风,扬起产业振兴的风帆。

图为调研团队在华信禽业公司分拣鹅苗

智慧党建,党史育人,青年人当根植红色文化

蚌埠市党群服务中心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以 “开放、集约、共享”为目标,构建起覆盖广泛、功能多元的党群服务体系,是党性教育与基层治理创新融合的示范窗口。调研团队走进该中心,开启沉浸式体验。踏入党建展厅,“红色记忆”“领袖足迹”等模块借助多媒体与虚拟技术,生动回溯党的光辉历程,让成员们直观触摸历史温度;创意“展示树”上,屏幕如枝叶,将蚌埠的河湖盛景、城乡蜕变一一呈现,从龙子湖的粼粼波光,到乡村产业基地的蓬勃生机,让大家直观触摸到生态与发展同频共振的脉搏;“党务小课堂”里,围绕基层党建实务的交流,从组织建设到党员发展,干货满满。沿着 “1 + 7 + 53 + N” 服务体系脉络,大家看到人才驿站为返乡创业架桥、公益课堂给群众送暖,真切感受到阵地融合聚合力、功能聚合激活力、服务聚心暖民心的生动实践,沉浸式体验智慧党建如何嵌入基层治理日常。

团队深知,党群服务中心是乡村振兴 “红色引擎”,以党性教育育人才、党建孵化强骨干、资源整合搭平台。成员们表示,将把智慧党建经验融入实践,让红色阵地赋能乡村发展,用人才活力激活振兴动能。

图为龙子湖党区服务中心参观留影

防诈助学,情暖童心,青年人当助力教育事业

为增强青少年防诈骗意识,助力社区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9日走进龙子湖建新社区托管班,开展“防诈骗小课堂”主题宣讲活动,并为小朋友们提供一对一作业辅导,用爱心与知识陪伴孩子们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一天。

活动中,团队成员结合小学生认知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短片和互动问答等环节,向孩子们普及常见诈骗手段,如“游戏充值陷阱”“冒充亲友求助”等。小朋友们积极参与,在轻松氛围中掌握了“不轻信、不转账、及时报警”等安全原则。宣讲结束后,团队成员们化身“临时老师”,耐心辅导孩子们完成暑期作业,针对数学难题、词语解释等逐一解答,并分享高效学习方法。此次活动中,团队成员以专业与热情传递了社会关怀,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为小朋友辅导课业

双墩遗址,千年文脉,青年人当秉持文化自信

双墩遗址博物馆坐落于蚌埠,展双墩文化文物,述淮河文明起源。调研团队今日到蚌埠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深入了解了双墩遗址博物馆中双墩史前聚落与钟离国考古成果。进入双墩遗址博物馆,调研团队成员先对双墩文化进行了解。双墩文化的史前聚落展现了双墩文化的社会全貌,雕塑与彩陶迸发出原始艺术的光辉,刻划符号承载着先民的思维观念。双墩文化不仅是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重要遗址,填补了该区域文明起源研究的空白,还展现了距今约7000-8000年独特的原始文化面貌,为探索中国文字起源提供线索。紧接着,调研团队成员对钟离古国进行了研究。春秋时期钟离古国曾地控淮河中游两岸,西连楚蔡,东接吴越,北邻徐宋,南抵群舒。在此研究中,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了钟离国的国史,族姓世系和其独特的丧葬习俗等。通过蚌埠双墩一号墓的考古发掘到的随葬器物上的铭文,对钟离古国的历史进行发掘与补充,大大推动了淮河流域先秦史的研究。

通过此次在双墩遗址博物馆的参观,调研团队成员筑牢精神根基,增强文化自信。通过推动双墩遗址文化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在提升蚌埠当地的文化创造力与竞争力的同时,也塑造了青年人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

图为调研团队参观双墩遗址博物馆的照片

团队以"尝试、突破、创新"为行动纲领,既见证自动化养殖车间里技术人才激活的产业升级加速度,也触摸龙子湖畔党群服务中心凝聚的基层治理新温度;既在儿童防诈课堂中播撒教育振兴的种子,更从七千年双墩彩陶纹样里汲取文化自信的基因。这场青春实践深刻诠释了"人才聚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乡村旺"的发展逻辑,为打造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提供鲜活注脚。

(合肥工业大学“赋能蚌埠乡村振兴、砼创新型时代模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