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浙江师范大学数理医学院“智医行”畲乡实践团走进景宁畲族自治县大张坑村,以纪念馆实地参观、面对面访谈、村内农户走访等形式,深入了解大张坑村历史与文化发展脉络。队员们以脚步丈量红色热土,用专业解码“忠勇”基因,以青春智慧为这座“景宁井冈山”的共富新篇注入数理医学的独特动能。
一、寻根铸魂:解码忠勇精神的时代“密码”
大张坑村,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土地,是畲族同胞忠勇精神最生动的写照。实践团首站走进村革命历史陈列馆。展馆内雷景三、钟岐花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仿佛将大家带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见证了畲族人民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伟大精神。大张坑村里家家户户悬挂的大红灯笼,如红军火种般世代传承,象征着畲族的 “忠勇” 精神永不熄灭,也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的延续与传承。这种 “忠勇” 精神是畲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实践团成员在新时代要坚定信仰,勇于担当。
二、青春接棒:激活畲族文化基因的时代“传承”
为进一步探寻忠勇精神的活态传承,实践团专程拜访了雷启勋老人。雷启勋老人对革命历史的坚守,是畲族精神最生动的注脚,他笔下的《红寨——大张坑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录,更是一份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队员们认真记录,将口述史料转化为生动的思政素材,传承这份融入血脉的忠诚信仰与无畏勇毅。
三、共富新景:培育精神沃土的时代“硕果”
忠勇精神的沃土,正滋养着大张坑村共同富裕的甜美果实。实践团在调研中欣喜地看到,这份精神力量已深深融入村庄的发展脉络。村两委带领村民,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发展特色种养殖和民宿经济。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信心,他们向实践团热情介绍着家门口的新变化、新机遇。
最触动实践队员的是村民们在岁月流转中始终不减的希望。这份希望,藏在老人期待增开巴士的眼神里,藏在村庄对红色旅游未来的规划中,更藏在每一寸孕育过革命火种的土地里。大张坑的故事告诉实践队员,乡村的发展,既要守护好红色根脉,也要在产业振兴、基建完善中不断破题,而这份坚守与奋进,正是新时代畲族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关键。
传承不仅在于铭记,更在于践行。浙师大数理医学院学子深知,新时代的“忠勇”意味着将所学所长奉献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依托学院“数理为基,医学为用”的交叉学科优势,实践团精准聚焦基层健康服务与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将“忠勇精神”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青春赋能行动。
声明:本内容为版权文章,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违者本网有权依法追究相关侵权责任。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