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7月8日讯(通讯员 林祺瑄 吴梓慧)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2025年7月,集美大学“习思践悟”实践队立足师范专业特色,奔赴福建省泉州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聚焦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深度融合,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教师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担当,力求在海丝文化发源地探寻教育实践新路径。
追溯海丝文脉
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鲜活范本,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以丰富馆藏承载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记忆,见证着福建文化遗产的妥善保护与文化视野的蓬勃发展。2025年7月,习思践悟实践队通过实地参观、现场研讨、文化宣讲等多元形式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开展调研活动,触摸历史脉搏,探寻海丝文明的时代密码。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时而驻足凝视,时而热烈研讨,在思想碰撞中挖掘文物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同时,实践队充分发挥师范生作为文化传播者的使命,将调研成果与感悟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宣讲,为现场观众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过往,让古老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生机活力。
图为实践队调研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教网通讯员 黄雨欣供图
钩沉古城遗址
德济门遗址作为泉州唯一经考古发掘的古城门遗址,以实物遗存诉说着宋元泉州的辉煌过往,为研究古代城市规划、海洋贸易、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实践队通过实地考察德济门遗址,依托遗迹开展情境化讲解,在历史实证与教育解读的深度耦合中,探寻文化传承的海丝文明教育新范式。
实践队沿古城遗迹前行,俯身观察宋代城砖上历经沧桑留下的历史痕迹,深入思考德济门作为宋元海丝贸易枢纽与城市发展命脉的双重价值。身为成长于泉州鲤城的实践队员史智鸿,结合自身对家乡遗址的深度研习,化身“历史讲述者”以生动语言向参观者解读德济门遗址的历史渊源,借助史物印证让古代海丝贸易枢纽的繁华图景重现眼前,展现文化遗产在当代的活化传承。
图为实践队在德济门遗址进行现场讲解。中教网通讯员 黄雨欣供图
共话育人智慧
为深入挖掘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融合路径,实践队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着眼于其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对泉州市鲤城区优秀教师代表林幼妹展开了专项采访。此次专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旨在挖掘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与价值导向,通过与一线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交流,将抽象理论具像化为可操作、可借鉴的教育实践方案,为广大师范生群体提供参考。
林幼妹老师长期深耕政治教育一线,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深厚的教育智慧,为实践队探索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融合提供了宝贵视角,有力推动二者在教育教学场景中落地生根,让教育实践更精准肩负起文化传承的时代使命。林幼妹老师强调,高中政治教育需要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激发高中学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思考与接纳多元文化,进而提升其辩证思维能力与责任担当意识,助力其成长为具备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访谈将讫,队员肖思璇表示,通过与老师的深度研讨,团队在进一步探索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有效结合方面,获得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经验与思路。
图为实践队访谈林幼妹老师。中教网通讯员 黄雨欣供图
队长林祺瑄介绍,实践队现由14名师范专业学生和1名指导老师组成,先后走访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德济门遗址,通过实地参观、专题访谈、文化宣讲等形式体悟海丝文化育人价值,让千年海丝文明在师范教育中绽放新光彩,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筑牢文化根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