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根脉与记忆,守护这份“活化石”既需匠人的坚守,也需青春的接力。7月5日-7日,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闽韵新生”实践队深入南平市顺昌、建阳等地开展非遗文化调研实践,在行走中解码匠心文脉,践行文化传承的青年担当。
在顺昌山风堂文化传媒工作室,队员们被栩栩如生的竹木画吸引。跟随讲解,他们系统了解了从选材、雕刻到上色的完整流程,零距离感受每道工序的匠心独运。
在顺昌灌蛋技艺体验点,队员们化身“学徒”,屏息凝神细寻蛋眼,小心翼翼灌入肉馅。看着亲手制作的灌蛋在沸水中完美成型浮起,他们真切体会到,传承不仅是守护技艺的精妙,更是承载着乡土记忆的饮食文化。
步入建阳将口唐窑遗址,斑驳的窑壁与散落的碎瓷诉说着千年窑火传奇。队员们触摸着历史的痕迹,仿佛目睹古匠施釉烧窑的辛劳身影,深刻感受着这项技艺承载的沧桑厚重与不朽智慧。
在建阳黑子建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国陶瓷工艺大师、福建省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詹彦福为队员们详细讲解了建盏的历史沿革、窑系特色和烧制工艺。面对“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与匠人一生坚守的执着,队员们无不为之动容,对这项非遗所蕴含的厚重历史与人文底蕴有了更深的理解。
此次南平之行,从精妙的指尖技艺到千年的窑火记忆,队员们无不被非遗的独特魅力所震撼。队员们表示,不仅要当好非遗的欣赏者与记录者,更要勇担创新传承的使命,以实际行动增强文化自信、守护文化根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