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集美大学“益童乡旅”实践队赴厦门市集美区双塔小学调研活动

2025-07-04 12:20 来源:中教网  张文豪   阅读 9.1千
295
分享

2025年7月3日,集美大学“益童乡旅”实践队在指导老师林子潇、杨敏的带领下,走进厦门市集美区双塔小学,开展“传承嘉庚文脉,共绘闽南文旅之美”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帮助小学生深入领略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培养“少年强则国强”的家国情怀,拓展乡村学子的知识视野,助力文化自信的培育,并调研文旅资源可及性对小学生文化认同的影响机制。

图为“益童乡旅”实践队在厦门市集美区双塔小学合照李梓妍 供图

闽南文化以其独特的海洋气息与多元融合特质,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红砖古厝的百年风华到婉转悠扬的南音古调,从鲜香四溢的土笋冻到气势恢宏的嘉庚建筑,这片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嘉庚精神更是闽南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体现了华侨华人爱国爱乡、无私奉献、勇于开拓的精神品质。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认知逐渐淡化,如何让他们深入了解并认同本土文化,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实践活动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希望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让闽南文化在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集美大学“益童乡旅”实践队深入调研发现:近年来,文旅融合成为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它通过将文化资源与旅游体验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旅游的内涵,还能为文化的传承提供新的载体和平台。厦门作为闽南文化核心区,其丰富的文旅资源与学校教育尚未形成有效联动。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多以书本知识为主,缺乏互动体验。如何让闽南文化“活起来”,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成为团队探索的重要课题。

此次实践活动创新采用“文旅+教育”模式,将闽南传统建筑、民俗节庆、非遗技艺等元素转化为趣味课堂,通过“听、看、玩、做”的全感官体验,让文化传承更接地气、更入童心。活动特别选取嘉庚精神作为切入点,以华侨爱国兴学的生动故事,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

图为双塔小学学生上台互动游利伟 供图

活动伊始,“益童乡旅”实践队的成员们为双塔小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闽南文化课堂。课堂上,实践队成员们运用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丰富的图片展示,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介绍了闽南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从闽南语作为古汉语“活化石”的语言特色,到众神共舞的宗教民俗;从红砖飞檐的建筑艺术,到匠心独运的传统技艺;再到舌尖上的闽南美食,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对闽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随后,实践队成员们展示了泉州簪花、景德镇陶瓷等文旅融合的新案例,以生动的实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旅”的概念。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闽南文化陈希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嘉庚文化陈颖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文旅融合案例陈静雯 供图

此次实践队还特别关注特殊教育群体,特别设置了“明信片的微笑计划”。实践队组织双塔小学的同学们在明信片上写下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美好寄语。实践队将作为善意的传递者,将双塔小学同学们的温暖话语传递到特殊教育学校,让这份关爱跨越校园,传递到每一个需要鼓励的心灵。

在活动总结时,指导老师林子潇特别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寄语同学们:“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文化自信的种子、爱国爱乡的情怀,正是这粒至关重要的“扣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需要一代代人不懈奋斗。“少年强则国强,你们身上寄托着民族的希望。希望你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学习,茁壮成长,未来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跑出属于你们这一代人的好成绩!”

图为林子潇老师发表讲话并引导同学撰写明信片游利伟 供图

图为选取的明信片苏奕斌 供图

此次“传承嘉庚文脉,共绘闽南文旅之美”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双塔小学的同学们来说,是一次深入了解闽南文化、感悟嘉庚精神的宝贵机会。通过参与活动,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认同的种子,激发了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意识。对于“益童乡旅”实践队来说,此次活动也是他们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与小学生的互动交流,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责任和使命。

图为实践队员与双塔小学学生交流陈静雯 供图

图为实践队师生与双塔小学学生合照陈恺祺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