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青春启航赴山海,情暖童心筑梦行 ——四川化院学子“三下乡”暑期实践启幕,科技之光点亮乡村课堂

2025-07-02 22:49 来源:中教网  曾佳瑶 唐力 余雨馨   阅读 6.0千
187
分享

中教网7月2日讯(通讯员 曾佳瑶  唐力  余雨馨)7月2日,怀揣着满腔热忱与责任担当,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情暖童心,助力振兴”三下乡暑期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泸州市叙永县摩尼镇的旅程,正式开启了这段承载着爱与希望的实践篇章。

图为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情暖童心·助力振兴”实践团队出征照片

为确保活动行稳致远,团队前期精心筹备,从物资的细致清点、行程的周密规划,到安全知识的强化培训、任务的明确分工,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队员们的用心与责任感。抵达摩尼镇新苗小学后,活动在充满童趣的破冰游戏中拉开序幕。保龄球、接力赛、数字贴……一个个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雀跃着组队参与。操场上,加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在协作与竞赛中迅速拉近了距离,团队意识与自信的种子在欢乐的土壤中悄然萌发。

图为志愿者们带着新苗小学学生进行破冰活动

随后的“科技小课堂”成为点燃孩子们好奇心的精彩舞台。纸杯传声筒、回形针磁悬浮、水面悬浮指南针,这些看似简单的趣味实验,却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团队成员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引导孩子们亲手操作,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体验。

纸杯传声筒:当孩子们通过棉线连接的两个纸杯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声音时,惊叹声不绝于耳。这不仅仅是声音的传递,更是声波振动通过固体(棉线)传导原理的生动体现。团队成员引导孩子们思考:这就像我们打电话时,声音信号是如何通过电线或无线电波传到千里之外?理解了振动传导,就揭开了现代通讯技术基础的一角。

回形针磁悬浮:看着小小的回形针在磁铁的作用下神奇地“漂浮”起来,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呼。“磁铁真的有‘魔法’!”实验直观展示了磁场的斥力作用。队员们适时启发:这种让物体“悬浮”的技术,不正应用于我们未来的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吗?它利用强大的磁场让列车悬浮在轨道之上,大大减少了摩擦,实现了高速、安静的运行。

水面悬浮指南针:轻轻放在水面的指南针,总能稳稳地指向南北方向。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操作,感受着地球磁场的无形力量。队员们解释道:指南针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现代导航(如手机里的电子罗盘、船舶飞机的导航仪)的基础。理解了地磁场,就理解了方向定位的核心原理。

图为志愿者们讲解纸杯传声筒原理

这堂科技小课,不仅是一次新奇体验,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了科学思维的种子。它让孩子们明白,课本上的知识并非遥不可及,科学原理就蕴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是理解世界、创造未来的钥匙。通过亲手触摸、亲眼见证科学的“魔力”,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被点燃,观察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得到了锻炼,为他们未来探索更广阔的科技世界打开了一扇窗。

图为志愿者们为同学们演示传声筒的简易制作

此次启幕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开启了科学探索的奇妙大门,更在实践中深刻彰显了青年学子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责任与担当。在未来的五天里,“情暖童心,助力振兴”团队将继续扎根摩尼镇这片热土,陆续开展涵盖传统手工艺传承、安全教育、美育启蒙、职业认知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同时,团队还将计划走访红色足迹,感悟革命精神;深入调研留守儿童现状,为精准关爱提供依据。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制作成果

机械工程学院的青年学子们,正以青春之笔,饱蘸知识与热情,在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上,用心书写着知识传递的篇章,用情描绘着成长陪伴的温暖故事。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让实践的光芒,照亮乡村孩童的梦想心田,也辉映着广袤乡野的振兴之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