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中学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红之雁寻迹赤水铸魂路,青杠坡共绘文旅振兴图

2025-03-24 22:12 来源:中教网  王小娜   阅读 4.4千
220
分享

2025年3月22日,红之雁调研团队赴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战斗遗址、四渡赤水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与乡村振兴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村民对话、干部访谈等形式,深入探寻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路径。

图为红之雁团队在四渡赤水纪念馆

踏访红色遗址:沉浸式学习赓续精神血脉

在青杠坡战斗遗址,团队成员瞻仰红军烈士纪念碑,感受1935年红军浴血奋战的壮烈历史。陡峭的山坡、残存的战壕遗址,再现了当年“浴血青杠坡”的烽火岁月。随后,团队走进四渡赤水纪念馆,通过珍贵文物、影像资料和场景复原,系统学习红军四渡赤水的战略智慧。“触摸历史痕迹,更能理解‘信仰’的分量。”团队成员邓同学感慨道。

图为红之雁团队在青杠坡战斗遗址纪念碑

对话村民:红色文旅赋能下的乡村新变

在青杠坡村,红之雁团队随机走访了十余户村民。67岁的村民李大爷回忆:“过去这里只有荒山旧战场,这几年修了纪念馆、铺了旅游步道,来的游客多了,开的农家乐一年能挣五六万。”村民张大姐补充,村集体开发的红军草鞋编织体验项目,让留守妇女每月增收近千元。

图为青杠坡乡村环境

干部访谈:深挖红色富矿 破解振兴难题

据青杠坡村干部介绍,近几年,青杠坡村聚焦“红忆青杠 绿美田园”的发展定位,打造了红色研学基地、军事拓展营地等项目,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贵州省民主法治示范村”“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遵义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但在红色资源开发方面仍面临瓶颈:“资金缺口大、专业运营人才短缺,同质化竞争也让游客分流严重。”对此,红之雁团队提出构建“红色资源数字化档案库”,利用V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开发“红军粮”“赤水河生态茶”等特色文创产品,联合高校建立红色文旅人才实训基地。

图为红之雁团队对基层干部访谈

“让革命文物说话,让历史资源生金,这是土城镇的使命与机遇,但需以创新思维破解资源转化难题。”红之雁团队负责人王小娜表示,下一步,红之雁团队将形成专题报告,为革命老区统筹红色保护与产业发展提供智库支持,助力革命精神传承与乡村全面振兴同频共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洋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