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目的
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广义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在吉林大学红色文化“沉浸式”教育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的大力支持下,由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社会学院、法学院、东北亚学院的15名同学组成吉林大学磐石红色印记寻访团,于2025年1月16日至2月16日开展“振兴之路”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选取吉林省磐石市作为实践地点,对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现状展开调研。
实践团队充分利用学科交融优势,激发团队活力和创新能力。团队成员覆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专业。团队成员知识结构合理,各自发挥专长,团结协作完成拍摄剪辑、文稿撰写、PPT制作、走访调研、新媒体宣发等多项工作,实现优势互补。团队成员曾前往磐石、延吉、池州和榆树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
二、实践过程
为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团队率先召开行前筹备会。实践团成员围绕项目意义与内容、实践活动的具体筹划以及后续工作安排等关键议题,展开了热烈且深入的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为即将开启的线下调研做足充分准备,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迎接挑战。
(一)踏访展馆悟精神
磐石市,作为革命老区,在东北抗联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里拥有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大的东北抗联遗址群,在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方面极具典型性与代表性。在李宁宁老师及李孟泽老师的陪同下,磐石红色印记寻访团踏上了实地考察之路。他们穿梭于吉林省市境内所有相关文博单位,包括磐石市文物管理所、磐石市博物馆、磐石市抗日斗争纪念馆等。
在各个展馆内,团队成员们静静聆听着讲解员的专业介绍,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东北抗日联军从发祥到发展的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革命先辈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深深触动着每一位成员的心灵。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还与磐石市博物馆馆长、磐石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李秋虹、吉林磐石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忠实和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红石砬子遗址发掘项目执行领队李宁宁等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过程中形成的录音稿整理成文后多达数万字,这些珍贵的资料为后续的理论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二)寻迹遗址忆峥嵘
磐石市拥有目前国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红石砬子抗联遗址群,它不仅成功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还被评为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践团队专程实地探访了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
在现场,李宁宁老师和李孟泽老师详细讲解了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的概况,成员们由此深入了解了抗联遗址的基本布局、独特的地理环境、精准的功能定位以及出土遗物的重要价值。站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成员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深刻领悟到了东北抗联精神的伟大内涵。
三、结语
红色印记承载历史,星火赓续照亮未来。加强对东北抗联革命文物的保护、展示与利用,有利于充分发挥革命文物铸魂育人、服务大局、价值引领、凝心聚力的社会教育功能,传承弘扬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实践团成员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以专业知识为笔,以满腔热忱为墨,为东北抗联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添砖加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以实际行动挺膺担当,用青春的智慧汗水奋力书写壮丽篇章,在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社会进步的道路上,留下一串串坚实而闪耀的青春足迹,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洋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