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学子风采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青春“哪吒”闹非遗:福建学子寒假掀起“混天绫”式文化传承新浪潮

2025-02-18 22:37 来源:中教网  谢海涛   阅读 1.5万
727
分享

中教网2月18日讯 (通讯员 谢海涛)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契机,阳光学院“船阳青火”实践团近日赴福建省龙岩市开展“追寻红土记忆·非遗匠心传承”主题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 调研、沉浸体验与志愿服务,青年学子们深入探寻非遗文化的当代价值,以青春行动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追寻领袖足迹,感悟岩城岁月

闽西是土地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最初实践地,红军故乡,将帅摇篮。实践团走进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同志旧居——新邱厝、中央苏区金融街闽西苏维埃政府旧址纪念馆等地,成员们通过陈列展物、立体场景、多媒体激光秀、AR体验等多维度、多方面展现闽西苏区的光辉历程,重温红土闽西“二十年红旗不倒”的壮阔历史。团队成员通过学习苏区精神,纷纷表示将进一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用好红色革命老区资源,续写新时代红土青年红色文化的壮丽篇章。

图为团队成员认真聆听红土闽西革命历史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AR红军场景

非遗“活态”传承,匠心浸润青春

在龙岩非遗一条街,实践团成员通过“观、学、做、创”多维度感受非遗魅力。从剪纸的灵动线条到木雕的精细纹路,从客家山歌的悠扬韵律到擂茶制作的古法技艺,非遗传承人的匠心与坚守令学子们动容。团队还探访了全国“美丽工坊”示范机构——书梦美丽工坊。该工坊以助力残疾人士及妇女创业为宗旨,打造非遗手作皮艺、编织等“创承空间”。成员们在一针一线的手工皮具制作中,体悟传统工艺的严谨与温度,以实际行动支持非遗公益事业。 “亲手体验非遗工艺,让我更深刻理解了‘活态传承’的意义。”实践团队长谢海涛表示。

图为实践团于龙岩非遗一条街合影

图为实践团亲手体验手工皮具制作

青春志愿暖新春,传统年俗焕新彩

实践团协助联合龙岩市新罗区壹公益组织,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举办新春游园活动。“投壶纳福”“非遗雕版印刷”“好运拼图”等趣味项目吸引众多家庭参与,传统年俗与青春活力碰撞出温暖火花。活动现场,孩子们手持集满印章的“福气卡”兑换礼品,实践队成员杨芸境感慨:“看到孩子们对雕版印刷充满好奇,我更加坚定了守护文化根脉的信念。”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儿童填写新年祝福

探秘红曲“福酒”,共话非遗未来

走进中国沉缸红曲酒博物馆,醇厚酒香与百年历史交织。实践团成员聆听沉缸酒“三沉三浮”酿造秘技,触摸百年酒曲砖,在地下酒宫的陶缸森林中见证时光沉淀。品鉴环节,从三年陈酿的清冽到三十年典藏的馥郁,舌尖上的层次变化令学子们惊叹不已。

图为实践团于中国沉缸红曲酒博物馆合影

活动中,实践团与博物馆举行校地共建仪式暨非遗座谈交流会,双方计划在非遗IP开发、乡村文旅路线设计等领域深化合作。“青年是文化传承的生力军。我们希望通过专业力量,助力非遗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座谈会上,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积极建言献策。

图为与中国沉缸红曲酒博物馆校地共建授牌

图为与中国沉缸红曲酒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座谈交流

从非遗工坊到红曲酒窖,从志愿服务到校地共建,阳光学院学子以脚步丈量文化厚度,以行动诠释传承担当。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争做非遗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这场青春与非遗的“双向奔赴”,不仅为龙岩红土地增添了暖意,更为“福”文化注入了青春的注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陈晓红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