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综合频道 > 人物观点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又到一年腊八时

2025-02-18 10:49 来源:中教网  华昌萍   阅读 6.9千
295
分享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孩子们郎朗的童谣声里,伴着冬日的阳光,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温馨的腊八节。腊八粥的香气在凛冽的寒风中袅袅升起,温暖着每一个游子的心,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俗称“腊八”。源于古代腊祭仪式,旨在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其历史悠久,历经夏代“嘉平”、殷商“清祀”、周代“大蜡”,至秦代正式定名“腊”。《礼记·郊特牲》记载:“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古人通过田猎获取禽兽,以祭祀天地神灵,祈求平安与丰收。因腊祭常在农历十二月小寒前后,故称“腊月”。最初祭日不固定,南北朝时因腊祭八种神灵,腊月初八渐成固定祭日。宋代开始有喝腊八粥习俗,无论宫廷还是民间,家家户户都会熬制,汇聚杂粮、干果、豆类等食材,口感丰富,寓意团圆、和谐、丰收的美好愿景。腊八节不仅是传统节日,更是人们祈求幸福、传承文化的重要时刻。

南方北方的腊八节习俗不同。北方,一到腊八节,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熬制腊八粥。大米、小米、红豆、绿豆……在锅里翻滚,变稠。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热腾腾的腊八粥,心里暖洋洋的,年的味道也弥漫开来。人们腌制腊八蒜,把蒜瓣泡在醋里,慢慢地蒜瓣就会变得绿油油的,口感酸甜可口,是春节期间吃饺子和拌凉菜的重要佐料,寓意着新的一年丰收吉祥、平安顺遂、春暖花开。南方的腊八粥则不同,四川有甜咸麻辣的口味,安徽在这一天制作“腊八豆腐”,广西土家人腊八要打糯米糍粑。人们还用五种不同的水果熬制五果汤,寓意五福临门、五谷丰登。

腊八节在名家笔下更是被赋予了浓厚的情感。在冰心的笔下,腊八粥承载了她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她曾深情地写道:“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每次读着,就不由得想起我已远去的母亲,想起母亲熬的腊八粥,泪湿眼眶。老舍则在《北京的春节》中生动描绘了腊八粥的丰富食材:“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如大枣、桂圆、莲子、花生、红豆、绿豆……)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腊八节的热爱与赞美。梁实秋写道:“腊八节,家家熬粥,家家送粥给亲友……”字里行间弥漫着腊八节的温馨。

今年,从银装素裹的冬月,我就学着熬煮腊八粥。冬夜,我将洗干净的莲子、桃胶、皂角米、大枣等食材轻轻放入锅中。小火悠悠,锅中的食材在持久温度的熬煮下渐渐舒展,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变得愈加饱满,仿佛每一种食材都在舒展它的生命力。粥中的莲子和红枣,是来自远方广东东莞和河北沧州的师姐、师兄的馈赠,每一颗都承载着深深的情谊。贴心的师姐还图文并茂地传授了熬制的秘籍,温馨提示“莲子要冷水下锅,才能熬得软糯香甜哦。”看着锅中欢腾的“腊八精灵”,闻着空气中弥漫的诱人香味,我的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腊八粥端上了餐桌,与家人围坐,细细品味着这碗凝聚了友情与亲情的腊八粥,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与甜蜜。

腊八节,不仅是一个节日的符号,更是情感交织的纽带,承载着无数的爱与期盼。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得片刻宁静,去细细品味亲情、友情。在人间烟火的缭绕中,共同守护并传承着那份穿越寒冬、温暖人心的美好情感与记忆,用爱与希望迎接新年的到来。(文/华昌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