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综合频道 > 就业创业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勇当就业服务员,破除就业信息茧房

2024-10-18 09:36 来源:中教网  张培涛   阅读 4.1千
151
分享


中教网10月18日讯(通讯员 张培涛) 随着社会发展和复杂化,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俞加激烈,尤其是对互联网原住民“00后”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然而,媒体的特定倾向性使得大学生获取的就业信息被自动屏蔽、被重新选择、二次加工,甚至偏离社会现实。例如大学生毕业后不如转行送外卖、开网约车、抖音平台直播等,这些自由职业赚钱来得更快;专科毕业学历受限不好找工作,不如专升本、考公、考编;灵活就业就是社会底层,出现了一部分毕业生宁可相信网上炒作的不合实际的薪资期望,也不愿意“脱下孔乙己的长衫”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根据“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当前毕业生逐渐突显出“慢就业”与“新型啃老”的现象。然而,“慢就业”“慢升学”和“慢考公”的啃老行为,只是为了获取学历文凭、资格证书和劳动力市场信息,在他们看来,只有如此,才能获得更高的、更稳定的职业地位和收入……可见,互联网舆论对大学生就业信息、就业形式、职业发展期望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导,甚至将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过分扭曲化,导致大学生获取的信息与就业市场信息匹配不畅。而切合实际的真实可靠的求职和招聘信息能够帮助毕业生快速便捷聚焦优质就业岗位,进而提高就业效率和就业质量。

此外,近年来,毕业生获取的就业信息与当前就业市场信息匹配不畅的现象较为明显,导致优质就业岗位稍瞬即逝。因此,除了强化专场的招聘和日常网络招聘外,契合毕业生就业期望,打造信息驿站,跳出就业信息茧房至关重要。高校作为打通求职招聘的最后一公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新时代毕业生当好就业服务员,破除就业信息茧房,是今后开展就业工作的重要方向。

一、增强求职信息获取、甄别能力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因此,为新时代毕业生当好就业服务员,破除就业信息茧房是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基础,高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做好就业服务。

(一)开设网络信息检索能力选修课程

新媒体时代,毕业生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多样化,这其中有正向积极的信息,也有消极片面的信息。因此高校应秉持全员全过程的育人理念,建立全员促就业的联动机制。通过定期邀请图书馆管理人员、信息技术部门等专业老师,对毕业生开展招聘信息检索技巧的讲解,提高学生掌握获取求职必备的信息素养和客观全面了解社会经济和就业市场现状的能力。

(二)增加就业指导课程中信息获取、筛选与甄别比重

在当前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新时代求职信息获取、筛选与甄别的教程,帮助毕业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里快速剔除无用信息,筛选出自己岗位意向的信息,而不是陷入信息茧房,即看不到全面客观的信息,也被茧房里的信息牵着走,这样不但浪费时间也会影响毕业生信息储备的全面性。因此,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增加信息获取、筛选的比重直接影响着毕业生求职效率。

(三)定期开展企业进校园宣讲活动,跳出信息茧房

邀请优秀校友、校企合作的用人单位等定期来校或者线上进行招聘信息的宣讲,结合实际剖析当前所学专业毕业生求职现状,岗位要求等,促进毕业生多渠道了解真实求职信息,跳出信息茧房,扩充求职信息储备量。

(四)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做信息的奴隶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无论在思考什么内容,都能够分析、评估,重构自己的思维要素,进而提高自身认知水平的模式。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最重要的高级心理活动,思维方式对毕业生的就业认知、就业选择以及就业行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上多下功夫,尤其是提高毕业生自主识别就业观念、就业信息的能力,坚决不做信息的奴隶,破除就业信息茧房。

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热议就业话题相关活动。针对网络就业热点话题,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比赛促进学习,通过比赛引发思考,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在课程思政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树立信息时代的主人翁意识,让大学生控制信息的接收而不是被信息控制,这也是毕业生适应当下快节奏、不断变化的信息社会所应具备的重要能力。

二、提高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

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建设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精确采集岗位要求和求职意向,向高校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信息。

目前高校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检索比较单一,主要使用关键词查找或信息分类的方式进行,信息推送的方式采用集中推送,不能实现基于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推荐;此外,目前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是辅导员,而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等日常工作,对企业和行业的招聘信息了解不够深入甚至某些领域比较匮乏,在毕业生就业岗位信息推送的过程中,不能将企业最新招聘信息针对性推送给自己所带专业,导致招聘信息和就业岗位的不匹配。因此,提高就业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是促进就业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保障。

(一)构建多元化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信息推荐算法功能,设计一个个性化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模型,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制定适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和求职意向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并一对一推送就业信息,满足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重点人群的毕业生定时推送岗位信息,点对点提供个性化实施方案,力争保证毕业生求职渠道畅通,求职信息准确,符合毕业生实际需求。

(二)提升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信息化水平

高校一方面要对就业指导相关人员开展信息素养水平能力提升的培训,提高整个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在实习指导老师和辅导员为学生就业工作主要服务人员的前提下,还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带来的优势,将企业顾问、优秀校友、企业人事这条线穿插到就业服务系统,聘用行业相关人员作为学生的求职顾问,促进求职信息推送方式的多维化,立体化,进而使毕业生能够获取精确的岗位招聘信息。

三、创设理性自主的信息服务环境

关于网络生态治理的规定指出,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采用个性化算法推荐技术推送信息的,应当建立健全人工干预和用户自主选择机制。因此,创设理性自主的信息服务环境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方面高校要主动参与网络生态管理,严格把关就业信息。高校信息中心应积极配合各就业信息监管部门,建立联合治理机制,可以在机器审核机制的基础上加入人工审核,定时定量、关键词随机审核、重复出现的内容重点审核等。对于违反用户自主选择机制,被迫进入信息茧房现象的,要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及时处置,共同营造积极正向的就业信息空间。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用,明确就业信息价值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坚持在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价值取向,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负面、错误的信息,增强信息时代的主人翁意识,最终成功破除信息茧房。

四、结论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就业工作所服务的重点群体,因此,增强求职信息获取、甄别能力,提高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创设理性自主的信息服务环境,正是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做实做细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新举措。而做好学生就业的服务员,更是助力毕业生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张培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