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我们康平县有一所以烈士邱含光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含光小学。它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学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方面创新举措, 依托学校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把坐标指向教育新样态的塑造,全面落实,扎实推进,让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在县域内开拓出幸福教育全新格局。
【案例描述】
三年前的十月份,教育局督学室安排的是爱国主义教育专项督导。我们第三督导组来到了含光小学,巡视校园、查看资料、听取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汇报,在学校会议室不太“显眼”的地方张贴的烈士邱含光画像,引起我们的注意,像含光小学这样有着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学校,应该把“红色”揉进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我们和学校领导表达了这样的看法,结果是不谋而合,学校早已有了这方面的工作方案,正在准备实施中。我们仔细看了学校的方案,认为确实可行。第三督导组组长曹雪生同志是原含光小学的老校长,对学校情况特别熟悉,含光学校占地方面比较小,我们可以把围墙和走廊利用好,让围墙和走廊先“红”起来。就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学校领导对老校长的建议非常重视,在工作中给予了落实。现在每次下校来到含光小学,都被红色文化深深感染。
一、育人文化从形式化走向体系化
营造全方位的红色文化育人环境,校外围墙、楼内走廊,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在不同地点,以不同形式呈现。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红色精神。
红色文化围墙:校外围墙以红旗飘动为整体视角,班班有一处,人人有一席,将学校办学模式,育人方向都展示出来,让全体师生及家长随时都将红色文化理念入眼、入心、入行。
红色走廊文化:作品展厅和楼内走廊布置,均为学生充满灵性的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从一楼至五楼,以德智体美劳为线索,构建“扬红润德、思红慧智、学红健体、颂红育美、承红爱劳的红色文化体系。走廊布置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作品为主,一楼学习红色榜样,二楼追寻红色记忆,三楼汲取红色力量,四楼放飞红色梦想,到五楼,厉害了我的国。
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学校的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体现党、团、队的传承,涵盖党的一大到二十大的发展历程,追寻“红色记忆”既有为康平解放牺牲的烈士,又有为保家卫国牺牲的新时代英雄。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代特征的校园人文,对学生随时进行红色文化浸润,同时可为其他学校和社会提供红色教育平台。
开展多维创新红色文化德育活动,统筹德育资源,通过升旗仪式、特色主题活动等多种活动载体,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以多彩德育活动,让红色文化精神入行。
成立国旗班,学生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感受到更庄严、隆重的氛围,厚植爱国情怀。
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营造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让红色文化落实在每一次活动中。收集红色民谣、唱爱国歌曲、讲英雄故事、说励志谚语、写红色诗文、办红色文化手报等主题活动中,倡导学生“知英雄、学英雄、敬英雄”,走英雄道路,做红色传人。
二、思政教育从硬书本走向软教材
夯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育人成效。学校思政课教师均有党员领导担任,除常规思政课程外,校长、书记、副校长、大队辅导员还充分发掘生活中的软教材,定期为全体学生上大型思政课,通过“红枫林下讲红色故事”、“重游英雄路 做新时代好少年—我和老红军零距离”等德育活动,将思政教育从书本上的理论,引入到生活中、引到每个人身边。
2022年3月1日,黄艳秋校长为含光小学全体师生和坊间连线学校师生上了一堂题为“童心向党 筑梦成长”主题思政课。本次活动共有8所学校,150多个班级,近5000名学生参加。
【案例反思】
传承红色基因,打造幸福教育,含光小学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得到了社会、家长以及上级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要求,提升教育品味,让孩子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学校追寻的方向和不懈努力的目标。搭建多元、多彩的发展平台,做好红色传承,打造幸福教育,学校正在为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需求而不断努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旭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