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的一天,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来到了重庆白公馆监狱旧址,她深情凝望着一张年轻男子的照片,泪水从她那布满皱纹的眼角悄然滑落……照片中的人是谁呢?”
12月20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委教育工委、市国资委党委主办,“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承办,重庆科学城驿都实验学校协办的“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理论微宣讲进基层和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走进重庆科学城驿都实验学校,全国优秀红色故事讲解员谭潇雪用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为同学们讲述了红色故事《忠诚与坚守》,追寻代代相传的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岩精神。
12月20日上午10点,在重庆科学城驿都实验学校报告厅里,孩子们一个个屏气凝神、神情庄重。“照片中的人名叫许晓轩,牺牲时年仅33岁,而那位老人是他的妻子,姜绮华。”讲解员谭潇雪讲述了《红岩》小说原型人物许晓轩背后的故事。
1935年,19岁的许晓轩与18岁的姜绮华结为夫妻。1937年抗战爆发,许晓轩从江苏来到了大后方重庆,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亡的热潮中,他日夜奔走,早出晚归,“有国才有家,只有国家安定了,才会有家庭的安宁”,他告诉家人。
可就在1940年4月,许晓轩因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关押期间,他组建了狱中临时党支部,多次带领同志们与敌人进行斗争。多年的监禁生活,许晓轩不仅没有淡化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反而让这种思念之情更加浓烈。
“七年是很长的一段时间,那么你受苦的时间也很长了。我实在对不起你,让你苦痛了这么久,而就是现在,我还是没有办法安慰你……”当谭潇雪动情地读出许晓轩写给妻子的家书时,台下不少同学流下了眼泪。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岁月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今后我要努力学习,传承红色精神,继承红色基因。”重庆科学城驿都实验学校五年级一班学生陈麒媛说。
谭潇雪告诉同学们,解放后,许晓轩的妻子姜绮华一直将丈夫的这些书信视为珍宝,悉心收藏。她也一直像丈夫守护革命信仰一样的坚守着他们的感情。1963年,姜绮华将这些珍贵的书信捐献给了红岩烈士纪念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丈夫的革命事迹。
当天,重庆市“学习新思想 奋进新征程 建设新重庆”理论微宣讲一等奖获得者廖泽萌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从我的“骑手梦”说劳动美》的故事分享。
活动结束,台下不少学生已拍红了巴掌。“通过此次活动,让师生对革命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培养了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增强了学生们对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意识,营造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重庆科学城驿都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朱必勤表示。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委教育工委、市国资委党委主办,“学习强国”重庆学习平台、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宣传部、重庆高新区公共服务局承办,计划在年末岁初之际在重庆高新区6所中小学开展主题宣讲,以“讲、诵、唱”等面对面互动的形式,把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活动向基层延伸,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声”入人心,为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