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由于身心的成长,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在幼儿、少年、青年、成年等不同的成长阶段有其内在的潜能通过学习和自悟成为自己兴趣,经过有目的的训练就会成为自己的特长,并且成为选择职业的首选,进而成就属于自己的事业。从而享用一生,幸福快乐一生!赢得人生的成功,实现人生的价值。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和成功离不开人成长的“黄金定律”。简而言之就是把握好婴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小学(少年)时期的兴趣开发培养,初中(豆蔻年华)时期的良好文明习惯养成,高中阶段(青年)的前途理想信念教育,大学阶段的人生规划和三观定型,成人的成家立业期和事业发展上升期的基本规律。
其实人的成长、成才、成功、成名、成家、成为建树之人是有规律可以遵循,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自身努力能够实现的。
首先是遗传因素,遗传基因除了影响相貌、性格、寿命等,还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智力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基础核心作用。
其次是成长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应该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的生存环境等。这是人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三是成长的教育程度,教育影响人的身心健康,掌握知识的多少,影响人的兴趣、爱好、理想、信仰和人生的成就。教育是人生成功的关键因素,性格决定命运,知识改变命运,能力成就人生,智慧成就未来!
对教育而然,应该尊重其固有的成长规律,顺其自然、张扬个性、培养全面加特长的人才。
幼儿阶段(0—6岁)为启蒙阶段,让幼儿感受自然的多彩,生物的多样、物种的丰富、世界的神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交流的愉悦等,让每个儿童拥有丰富的想象和对未来探索的欲望!
幼儿时期好问、好动、好奇是儿童的显著特征。因此,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要用儿童的视角给他们解释、用简单语言、直观形象的动作、类比他们熟知的相关内容给以解答,不能敷衍和不作答。同时尽量让他们对事物的感知和认识。婴幼儿的环境色彩、玩具等尽量要声情并茂,让他们感知色彩、声音、形状变化等。通过识图、讲解、动作等唤醒他们的兴趣和接触欲望。用声音、手势、眼神与他们交流沟通,满足他们合理的欲望和需求,慢慢让他懂得表达欲望。常言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人类的大脑是唯一一个在出生后还具有可塑性的器官,三岁前,大脑会发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这三年里,大脑会建立700-1000个神经连接,因此要重视启蒙阶段的开发,对一生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
小学阶段(7—12岁)为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关键阶段。这个阶段重点培养孩子的起居、卫生、文明、阅读、家务、写作、饮食、交往、健身、合作、分享等良好的习惯。依据孩子的天赋培养孩子舞蹈、音乐、器乐、棋类、书法、书画、体育类等特长,其实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强烈,可以有目的的尝试孩子感兴趣的项目,从而判断孩子的天赋在什么项目上,进一步培养强化训练使之成为孩子特长,成为孩子一生的兴趣爱好。
在小学阶段孩子有展示欲望,被表扬和赞赏会做的更好,有目的让孩子复述每天的学习内容,近距离的与孩子交流,掌握孩子每天的学习状态,有目的的在陪伴过程中纠偏、引导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小学阶段是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重要时期,复述课堂学习内容做到尽量条理清晰,1是、2是、、、,掌握的知识要点清楚,对问题加以引导,培养孩子自我探索的能力,进而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
让讲故事、阅读、健身、郊游、游戏、交友、购书等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失必须,从而为今后构建健全的人格奠定良好基础。
中学阶段(13—15岁)为行为习惯养成和思想萌发阶段。中学生通过媒体、学习、实践、社会交流等对社会文化生活、经济活动、科技动态、生态环境、意识形态、社会热点、民生现状、婚姻家庭等有了自己的见解,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了一定的取向。因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以优秀的民族文化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科学精神指导科技实践活动,以进步的思想、科学的态度、高尚的情操作为信仰之基石。 唤醒学生对未来的憧憬,进而立下人生的志向,为自己的前途理想去奋斗、去追逐。毛泽东因18岁有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誓言,才成就一生的伟大;周恩来因12岁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梦想才造就了不平凡的一生。
中学阶段的习惯养成是在小学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科学的时间规划,正确的交往能力,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归纳整理学习信息,掌握科学的分类方法,具备社会实践能力,掌握自我锻炼身体的技能,树立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安全理念,掌握安全避险的基本能力,懂得遵规守纪才能健康快乐,遵纪守法才能自由幸福的重要。养成阅读、关注新闻热点的习惯,有选择的阅读名著和筛选信息,合理的利用信息,经常写日记,让志向激励自己朝梦想前行。
高中阶段(16—18岁)为专业意向初步确定和思想信仰形成阶段。高中阶段是打牢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稳定的兴趣爱好,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调节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协调、合作完成工作任务、学习任务、生活事务的能力,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掌握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培养责任意识、担当能力,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了解中华文化的思想脉络,形成自己的思想、梦想和信仰!有为实现理想的规划和行动力,为进入大学阶段进一步的专业化学习奠定扎实的文化基础和思想基础。
大学阶段(19—22岁)为专业发展和思想信仰成熟阶段,大学阶段除了完成专业学习的任务,掌握专业发展的必要知识和能力,还要科学的预判专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利用大学的有利时间完成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拓展学习空间和科目,广泛的阅读社会、科学、文学、法学、艺术、审美、养生、专业发展的书籍,丰富阅读经历,对国家、世界的发展有所了解,掌握政策,懂得遵守法律法规,形成自己的祖国情怀,世界视野,能把自己的理想与信仰建立在为国家、民族、世界、人类的贡献之中!
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贵人相助、自学自悟”的成功之路,使自己成为建树之人,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到国家、民族、世界的和平发展之中,人类社会的文明前进之中,成就自己的人生伟业!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