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10月31日讯(通讯员 陈涛)10月31日黄集实验小学邀请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专家来校进行宣传讲座。
专家说: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口腔健康知识普及薄弱,我国儿童龋患情况呈现上升趋势。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比十年前上升了5.8个百分点。幼儿龋齿预防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蛀牙在医学上称为龋齿,龋齿的形成有一个四元因素学说。也就是宿主与牙齿、微生物、食物和时间,四个因素共同作用就形成了龋齿。在进食以后如果没有清洁牙面,也就是没有刷牙,一般在牙面上会沉积食物残渣,被口腔当中的细菌主要是变形链球菌利用产生酸性物质,酸性物质会刺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使牙釉质当中的结构脱矿,剩下的有机质会塌陷形成龋洞,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另外如果进食以后刷牙,牙面已经保持清洁。但是在两个小时以后仍然会形成获得性的薄膜,获得性薄膜形成以后就会有细菌迅速生长慢慢形成菌斑,菌斑里面就有变形链球菌进行以上的过程形成一个龋洞。

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分为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又分为牙釉质(珐琅质)、牙本质(象牙质)、牙髓(神经腺)等。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是乳牙,一副是恒牙。孩子出生六个月左右会开始萌出乳牙,2到3岁左右,20颗乳牙会完全萌出。孩子一般在六岁左右开始乳牙替换,恒牙萌出,12到14岁左右,20颗乳牙替换完成,成人以后,恒牙会完全萌出,恒牙一般28颗到32颗,都属于正常范围。
2.龋齿小知识
“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牙齿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发生脱钙,有机质分解,从而造成牙体组织缺损的一种疾病。而大多数儿童对口腔卫生都不太注意,非常容易引发龋齿。
龋齿会导致幼儿牙疼、龋病和龋洞等一系列不适,影响咀嚼功能,影响消化吸收,甚至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龋齿的发展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三个阶段。
很多家长都认为,"小孩的牙迟早会换,怎么样都没事",以至于牙齿没有好好保护,有问题的也放任其发展,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乳牙的健康与恒牙以及颌骨的健康发育是息息相关的,乳牙龋病会导致恒牙以及颌骨的发育异常,不及时治疗还会影响幼儿的正常咀嚼功能。所以在婴幼儿时期就应该做好龋齿的防治措施。
3.龋齿的形成原因
引起儿童龋病的原因有几种,包括时间、细菌、宿主这些。从孩子角度来说,就是饮食习惯和口腔卫生习惯。幼儿龋齿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幼儿的口腔自洁作用和清洁作用比较差,很多幼儿不刷牙,即便是刷牙也是草草了事,没有做到有效的刷牙,所以有大量的细菌、软垢附着于牙齿上面导致龋齿。
再者,幼儿龋齿还是由于牙齿的结构不同,比如说牙齿钙化能力比较低,抗酸能力就会显得更弱,所以就容易造成龋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幼儿喜欢吃比较软、比较甜的食物,这都是可能造成幼儿龋齿的原因。
4.龋齿的危害
引发疾病
龋齿遇酸、甜、冷、热等刺激时会感到疼痛不适。龋齿进一步发展,侵犯到牙髓后疼痛会越发明显,严重时还会出现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儿童龋齿引起根尖周围感染时,往往回成为感染病灶,与此有关的疾病有视力降低、关节炎、肾炎、心肌炎、长期低热等病。
影响生长发育
由于龋齿经常疼痛,以及乳牙龋坏早失,导致咀嚼困难,影响幼儿进食多纤维的蔬菜和肉食,形成偏食的饮食习惯,造成营养不均衡,机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由于龋齿造成的偏侧咀嚼,还可能导致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胃肠吸消化收减弱,造成机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影响恒牙乳牙龋齿不及时治疗会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可造成恒牙萌出障碍和牙列不齐。
造成心理障碍
婴幼儿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时期,完整的乳牙有助于孩子掌握正确的发音。乳牙龋坏和早失会使孩子发音不清换牙期进食有硬度的食物,帮助乳牙脱落;加强钙质吸收,督促孩子多吃含钙质高的食物,比如牛奶、豆腐等;引导孩子避免用口呼吸,容易形成豁牙,影响美观;纠正吐舌咬舌、咬手咬笔、舌舔牙齿等不良习惯。另外,保护恒磨牙很重要,“六龄牙”是萌出时间最早的恒磨牙,其咀嚼功能最强大,也最容易发生龋病。窝沟封闭是预防恒磨牙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大班的小朋友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窝沟生长状态,适时进行窝沟封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