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高校看点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校地协同深化文明实践 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 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深入寻乌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2025-10-30 20:56 来源:中教网    阅读 77
3
分享

中教网10月30日讯(通讯员 曾邵珺)10月24日晚,寻乌县晨光镇公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组织文法系师生志愿者一行15人深入基层开展“文明夜市星期六”志愿服务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项目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传承传统文化 丰富精神生活

夜幕降临,公平村文化广场灯火通明,群众纷纷前来参与活动。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师生精心准备的三个传统文化体验项目成为活动的突出亮点,吸引了大量村民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积极参与。

在漆扇展示区,大学生志愿者向村民详细介绍了传统漆扇工艺的历史传承与制作技艺。色彩绚丽的漆扇引起了群众的浓厚兴趣,许多孩子在志愿者指导下亲手体验漆扇绘制,在实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投壶体验区同样热闹非凡。不同年龄段的村民踊跃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中华礼仪文化,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拓印展示区内,志愿者们现场演示拓印技艺,指导村民体验这项古老的文化技艺。一张张精美的拓片在村民手中诞生,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没想到还能学到这些传统手艺,真是开了眼界。”一位村民高兴地说。

创新普法形式 提升法治意识

在当晚的文艺演出环节,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师生创作并表演了普法小品《馅饼还是陷阱》,大学生志愿者通过贴近群众生活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电信诈骗的严重危害,在寓教于乐中普及法律知识,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小品以诙谐幽默的表演方式、接地气的故事情节,将法治理念和移风易俗宣传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中。台下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这种形式新颖、通俗易懂,让我们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接受了法律教育,效果很好。”一位村民表示。

这种将法治宣传融入文艺演出的方式,正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强调的“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生动体现,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润物无声。

坚守感召青年 奔赴共育文明

活动中,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文化工作者们给大学生志愿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基层文化工作者长期扎根一线,常年坚持为群众送文化、种文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文明实践的初心使命。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坚持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将党的声音和优秀文化送到群众身边。

“看到基层文化工作者这么多年如一日地为群众服务,我深受感动和教育。”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表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让我们认识到,文化服务不是一时的热情,而是需要长期坚守的事业。”

志愿者们在与当地文化工作者交流后深有感触:“基层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真实而迫切的,而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恰好可以服务基层。这次实践让我更加明确了学习的方向和意义。”

通过此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不仅看到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坚守与付出,也真切感受到了群众对文化活动的热情参与和由衷喜爱。这种双向的互动和认可,激发了他们运用专业所学服务基层的热情。“我们愿意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应用到支持地方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中来,为基层文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深化校地合作 服务基层发展

此次活动是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深化校地协作、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实践。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师生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文化服务、政策普及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基层文明建设贡献了高校智慧和力量。

“我们坚持将高校的人才优势、文化资源与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让师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活动负责人表示,“基层文化工作者的坚守精神,为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让青年学子更加明确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文化服务为载体,在寻乌大地上积极探索校地协作、文明共建的新路径。活动将文化传承、法治宣传、志愿服务等内容有机融合,实现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让文明实践真正走进群众心中。

活动持续到晚上九点多,共吸引了数百名群众参与。活动在全体人员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圆满结束。整个活动既有文化韵味,又接地气、聚人气,让乡村的夜晚既有烟火气更有文明味。

下一步,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将继续完善校地协作长效机制,推动高校资源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建设文明乡风贡献更大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