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唯、杨锦泽)2025年7月至8月,武汉工程大学材料学院“擎炬”实践团踏足陕西延安、梁家河、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以“圣地赓续精神火种,青年擎炬奋楫笃行”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梁家河村以及泸定桥,以脚步丈量信仰高度,用行动书写育人新篇,在革命老区奏响了一曲红色文化与青年力量交相辉映的华美乐章。
追思想火炬:在革命圣地汲取精神伟力
7月7日,实践团首站抵达延安革命纪念馆。泛黄的照片、斑驳的实物、感人的故事,将成员们带回那段“小米加步枪”的烽火岁月。从红军长征落脚陕北的艰难险阻,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热火朝天;从枣园窑洞灯光下毛泽东同志挥毫泼墨的雄文,到杨家岭七大会议上确立的思想旗帜,队员们凝神聆听,重温党中央13年浴血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刻领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一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
擎思想火炬:在梁家河读懂“人民至上”
7月26日,实践团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足迹,走进梁家河村。淤地坝、知青井、村史馆……一草一木都在诉说“黄土地的儿子”带领群众改天换地的故事。实践队员们走访了当地村民,共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奋斗真谛,将“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自力更生”的梁家河精神,转化为“青春建功、服务人民”的生动实践教材。
举思想火炬:重走百年铁索烽烟
八月中旬,“擎炬”实践团的成员再次踏上“赓续精神火种”的征程,前往,对话百年的波澜壮阔。从铁索桥的震颤到纪念馆的光影,从纪念碑的肃穆到长征精神的感召,实践团成员在巍峨耸立的纪念碑前默哀致敬;在声光电影的沉浸式体验中触摸革命历史的温度。长征精神的火种在青春血脉中持续燃烧,“为了人民不怕牺牲”的信念更将成为我们这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奋斗的的精神坐标。
传思想火炬:让红色基因在社会“双向奔赴”
此次“圣地赓续精神火种,青年擎炬奋楫笃行”的实践活动,不仅让“擎炬”实践团更加深刻理解了延安精神的内涵,也让实践团对红色文化精神传播与转化的任务感到任重道远。实践团将以此为契机,打造更多“行走的思政课堂”,后续实践团成员也将前往各大企业、社区进行宣讲分享,引导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勇担使命、再立新功,将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火赓续传承。
从宝塔山到狮子山,从延河水到南湖水,这是信仰的传承,更是使命的接力。材料学子用执着与热忱,将红色火种带回校园,把青春答卷写在祖国大地。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历史回溯,更是一场青春与时代的双向赋能。当00后大学生与80年前的革命青年跨越时空对话,红色基因正以崭新的姿态,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供图:杨锦泽、王子君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洋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