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高校看点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中国传媒大学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顺利开展

2025-09-28 22:05 来源:中教网    阅读 257
9
分享

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陆续颁布并实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基本形成覆盖网络、数据、个人信息等多维度的法治保障体系。

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于9月15日至9月21日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今年的主题是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 以高水平安全守护高质量发展”。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基石,更是校园安全防线的核心支柱,既关乎每位师生的信息权益与数字生活,更维系着校园乃至社会的稳定发展。

为此,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积极响应学校整体部署,在这一周中开展了网络安全教育讲座、知识问答、线上宣讲等系列活动,通过以实践为导向,引导全校师生广泛参与,将网络安全理念深植师生心中,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贡献校园力量。

作为本次活动周的学术核心,9月16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在25号楼报告厅成功举办“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及AI应用的安全问题”专题讲座。特邀工信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委员、北京理工大学闫怀志博士担任主讲。闫怀志博士作为工信部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咨询专家,在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安全领域具备深厚学术积累与政策实践经验。讲座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除本校报告厅现场逾200名师生参与外,还通过腾讯会议向海南校区同步直播,在线收看人数超过百人,体现出师生对网络安全议题的广泛关注。

讲座中,闫怀志博士从实际安全事件切入,系统剖析了人工智能应用背景下出现的新型数据泄漏风险、算法歧视与伦理困境,并提出“技术+管理”双轨并进的防护策略。他生动阐释了钓鱼攻击、鱼叉攻击、水坑攻击等常见网络攻击手法的运作机制与防范要点,进而深入浅出地指出从基础安全防护到高阶治理策略的实践路径。在讲座中,他还总结了网络安全的八大基本观点,包括相对安全、适度安全、木桶理论等,为听众建立起系统性认知框架。现场特别设置“提问奖”,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多位同学就个人数据保护、AI伦理治理等热点话题提问,闫博士一一作出详细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处长张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讲座不仅有效提升了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也为学校后续开展相关宣传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他表示,信息化处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着力构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持续推动网络安全知识普及与技能培训,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讲座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合影留念,共同记录这场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意义的知识盛宴。

为适应师生碎片化学习需求,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还精心制作并推出系列网络安全科普视频,通过学校线上平台全天候开放。视频内容聚焦高风险场景,涵盖钓鱼链接识别、恶意软件防范、手机安全使用、二维码安全扫描等实用主题,以真实案例结合动画演示,使抽象的安全知识变得直观可感。该视频资源库成为宣传周期间的“数字补给站”,尤其帮助新生与远程学习者突破时空限制,灵活获取必要的网络安全常识,是校园安全教育的重要延伸。

另一项亮点活动是于9月16日同步在星光超市门口及一教西门开展的“网络安全知识挑战赛”线下宣讲。现场布置了多块设计醒目、内容充实的宣传展板,从个人信息保护、防范电信诈骗到恶意软件识别,系统介绍日常网络使用中的实用技能,吸引大量师生驻足参与。

这次摆台,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还创新推出“2025年网络安全云竞答”线上答题系统,参与者扫码即可进入涵盖法律法规、技术防护、隐私保护等多领域知识的挑战环节。题目设置紧密贴合实际,如“收到陌生链接应如何处理”“安全密码的设置准则”等,每道题均附有即时反馈与知识点解析,真正做到“以考促学、以学促用”。为激励参与,信息化处准备了丰富礼品,现场答题抽奖气氛热烈,累计发放纪念品300余份。许多参与者表示,这种融合趣味性与实用性的活动形式,使网络安全知识不再停留在纸面,而是真正“活”了起来。

从16日至21日,相关宣传展板移至艺术与传播大楼一层的校园服务大厅继续展出,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范围,形成持续教育效应。

纵观此次宣传周,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通过“线下活动+线上资源+专家讲座”三位一体的多元实践,将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主题真正落到实处。线下活动依托社交互动提升参与感,线上视频以灵活学习打破知识传播壁垒,专家讲座则从权威视角推动深度思考与系统认知。三者有机互补,形成良好的宣传合力。

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也是每一位师生的共同责任。从识别一封可疑邮件、设置一道强密码,到了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每一处细微的努力都在为坚固的数字防线添砖加瓦。中国传媒大学信息化处积极响应国家网络强国战略,以创新形式和高水平活动扎实推进网络安全教育,切实提升师生防护能力与素养,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持续贡献校园力量。让我们携手同行,以意识为帆、以知识为桨,在浩瀚的数字海洋中稳健航行,共同驶向更安全、更美好的数字未来。

(通讯员:孙琰嘉 摄影:沙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阅读下一篇/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