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财”源“广”进实践队关于广安红色文化认知与体验调研报告

2025-09-22 20:50 来源:中教网  吴佳欣 冯可玥   阅读 3.7千
124
分享

摘要:为响应“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深入了解大众对广安红色文化的认知与体验情况,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财”源“广”进实践队于7月6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线上问卷调查。本次调查覆盖四川、重庆、广东等多个省份,涉及18岁以下至46岁及以上各年龄段人群,截至9月15日,共回收有效问卷302份。结果显示,广安红色文化具有一定认知基础,核心人物邓小平知晓率达81.79%,已参观场馆人群满意度较高,但存在整体知晓度不足、文化资源认知不均衡、场馆吸引力与推广力度欠缺、展示形式单一等问题。综上,需通过加强宣传、丰富内涵、优化场馆建设等方式,提升广安红色文化传播与发展质量。

关键词:广安红色文化;认知与体验;三下乡;问卷调查;红色旅游

一、引言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广安作为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城市,拥有众多红色资源。为了解大众对广安红色文化的认知与体验情况,“财”源“广”进实践队特开展本次调查。

二、调研目标与方法

(一)调研目标

1.掌握不同地区、年龄段人群对广安红色文化的知晓程度与了解渠道。

2.分析大众对广安红色文化代表人物、场所的认知情况。

3.了解广安红色文化场馆的参观体验现状、存在问题,为优化发展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法,共设计10个问题,涵盖知晓情况、了解渠道、代表人物与场所认知、参观体验及建议等维度。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02份,样本覆盖全国多省份及各年龄段,具有一定代表性,参与本次问卷调查人员具体分布如下:

地区分布:四川(46.68%)、重庆(21.19%)、广东(6.95%)、武汉(5.29%)、浙江(1.65%)、其他地区(24.24%),川渝为主要参与群体。

图为本次问卷调查人员地区分布示意图   年龄分布:18-25岁(43.05%)、46岁及以上(24.83%)、36-45岁(18.54%)、26-35岁(7.95%)、18岁以下(5.63%),18-25岁年轻群体为主要参与及重点推广对象。图为本次问卷调查人员年龄柱状图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认知情况

1.知晓度:在“是否听说过广安的红色文化”问题中,仅8.94%的受访者从未听说过,其余大部分受访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说明广安红色文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时,“听说过,但了解不深”的占比较大,这表明广安红色文化的整体知晓度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尚未被广泛熟知。

图为调查问卷第一题结果分布柱状图

2.了解渠道:网络媒体(45.36%)是最主要的了解渠道,其次是学校教育(38.74%)和电视、广播(36.42%)。旅游参观(28.48%)、家人朋友讲述(27.15%)、书籍报刊(21.85%)等渠道。这表明在信息时代,网络媒体在红色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传统的学校教育、广播电视等渠道也持续发力。



图为调查问卷第二题结果分布柱状图

3.代表人物与场所认知:邓小平的知晓率高达81.79%,而杨汉忠(24.83%)、毕占云(17.22%)等知晓率相对较低,还有12.91%的受访者不太清楚。在红色文化遗址或纪念场馆方面,邓小平故居、华蓥山起义纪念馆等较为知名,但仍有12.25%的受访者不太清楚。这反映出邓小平作为广安最具代表性的红色人物,其影响力巨大,但整体普及度不足,其他红色人物和场所的宣传还有待加强。

图为调查问卷第三题结果分布柱状图

图为调查问卷第四题结果分布柱状图

(二)体验情况

1.参观情况:仅38.41%的受访者参观过广安红色文化遗址或纪念场馆,61.59%的人未参观过,超过参与问卷调查人数的一半,反映出广安红色文化场馆的吸引力或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实际参观率较低。

图为调查问卷第五题结果分布柱状图

2.参观目的:学习红色历史知识(67.24%)、缅怀革命先烈(66.38%)是受访者参观广安红色文化场所的主要目的,旅游观光(53.45%)、单位或学校组织活动(41.38%)也占一定比例,说明人们对广安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认可度较高,但场馆在旅游休闲等方面的功能挖掘还有潜力。

图为调查问卷第六题结果分布柱状图

3.场馆评价: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比很高,分别为50%左右和43%左右,一般的占4.31%,非常不满意的仅0.86%,这表明已参观过的人对广安红色文化场所的整体评价较好,场馆在展陈、服务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图为调查问卷第七题结果分布柱状图

4.场馆不足:展示形式单一(50%)是受访者认为广安红色文化场所最突出的问题,宣传推广不够、知晓度低(47.41%)、配套设施不完善(33.62%)、讲解内容枯燥(19.83%)也被较多提及,为场馆改进指明了方向。

图为调查问卷第八题结果分布柱状图

四、调研结果分析

从调研数据来看,广安红色文化具备一定传播基础,核心人物与重点场馆的影响力显著,且场馆服务与展陈获得已体验人群认可,这为红色文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暴露了明显短板:一是认知层面,整体知晓范围较窄,非核心人物与场所的宣传存在盲区,未能形成全面的红色文化认知体系;二是体验层面,场馆参观率低,反映出宣传推广与吸引力建设的双重不足,展示形式、配套设施等硬件与服务细节,难以满足大众多样化、沉浸式体验需求;三是群体覆盖层面,年轻群体虽为重点,但26-35岁等群体参与度低,宣传推广未能精准触达全年龄段。

五、政策建议

1.加强宣传推广,提升知晓度:在提高除邓小平外其他红色人物和场所的知晓度的基础上,提高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知晓度。一方面,利用网络媒体、电视广播、社交媒体等多种平台,全方位宣传广安红色文化。例如,制作有趣的短视频、开展线上直播讲解广安红色文化故事、人物事迹及场馆特色,同时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制作专题纪录片、广播节目,讲述广安红色历史。另一方面,与学校合作,将广安红色文化纳入地方课程或校本教材,开展主题班会、讲座等活动,从校园层面加深学生对广安红色文化的认知,并通过学生带动家庭、社会层面的传播。

2.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促进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杨汉忠、毕占云等广安红色文化代表人物的事迹,通过编写通俗读物、制作人物传记短片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人物的贡献。对广安其他红色文化遗址或纪念场馆进行梳理、包装,突出各自特色,如岳池县烈士陵园可强化烈士事迹的宣讲,肖溪古镇可结合红色历史与古镇风情进行宣传,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满足游客旅游观光与红色文化学习的双重需求。同时,针对不同群体,如青年群体可设计红色主题研学旅行线路,家庭群体可推出亲子红色文化体验游,通过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提高红色文化场馆的参观率。

3.优化红色文化场馆建设与运营,增强参观体验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创新红色文化的展示形式,结合现代科技,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项目,让参观者更直观、生动地感受红色历史场景;同时,结合图文、影像、实物等多种展陈方式,增强展示的吸引力。 提升讲解质量,对讲解员进行专业培训,丰富讲解内容,增加故事性、趣味性,避免讲解内容枯燥,让参观者更好地理解红色文化内涵。

4.完善红色文化场馆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参观环境。如在场馆周边建设便捷的交通设施、舒适的休息区、特色红色文化商品售卖区等,提升参观者的体验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