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号召,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8月2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疆微光支教队走进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安达社区、三台基社区组织开展羊绒毡主题实践活动。羊绒毡作为内蒙古的非遗瑰宝,学生通过了解其历史渊源、学习制作工艺,在实操中提升动手能力,为非遗文化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活动伊始,志愿者罗蓉蓉从多个维度讲解了羊绒毡的制作工艺、历史背景及文化价值,帮助孩子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家乡,了解非遗。随后,彩色羊毛、戳针等材料分发到每个孩子手中,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拿起戳针沿轮廓线在泡沫垫上勾勒花草、小羊、牛群及蒙古包等图案。
"要这样斜着戳,羊毛才能更好地粘连。"志愿者们穿梭在课桌间,手把手指导孩子们掌握戳刺技巧。当遇到制作难题时,孩子们主动举手求助,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逐一解决。最终,所有作品被巧妙拼接成一幅大型集体创作,展现出生机勃勃的草原画卷。
活动尾声,志愿者与孩子们持羊毛毡板合影。支教队队长罗蓉蓉感慨到:“从‘什么是羊绒毡’到亲手制作草原印记作品,孩子们不仅记住知识,更在实践中触摸到家乡文明的温度。”
此次羊绒毡非遗实践活动,将理论化的非遗知识转化为青少年可感可知的具体实践,让青少年能够更直观地体验传统工艺与现代创意相融合的过程,促进鄂尔多斯非遗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
未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疆微光支教队将持续推进涵盖非遗知识科普、实践体验等多元内容的实践活动,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优质文化养分,同时结合实践反馈,科学探索青少年非遗传承教育的有效路径,推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传承发展。( 邹亚航 丁心絮 韩雅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