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从古寺素面到园林石径:揭秘苏州人文美学

2025-09-07 16:47 来源:中教网  薛紫如   阅读 1.3万
425
分享

中教网8月2日讯(通讯员 张咏琪 龚苏云 吴杰 薛紫如)近日,苏州城市学院姑苏人文经济“三棱镜”,解码赛味韵实践团深入苏州市姑苏区,探访了人文胜境西园戒幢律寺与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留园,通过实地走访、游客访谈及亲身体验等方式,深入探寻苏州在丰富人文旅游资源支撑下的新型经济发展态势,为打造江南特色旅游品牌、推动当地各产业联动与综合升级发展收集一手材料。

图为实践团集体合影。 吴杰 供图

禅意西园:名寺古刹藏风味

天方拂晓,实践团便已抵达了西园寺。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古刹,虽处闹市却独具雅致,形成“寺在园中,园即寺景”的独特格局。寺内素面馆的招牌素面是一大亮点,浇头以菌菇时鲜入馔,汤底滋味绵长,一碗素面承袭了“食存五观”的佛门智慧,更折射出苏州“不时不食”的饮食哲学。西园寺素面作为苏式汤面的特色品类,蕴藏着独特的姑苏风味,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鉴。团队成员对过往游客进行了采访,不少游客表示园内素面和猫咪是独特吸引点。一位首次到访的北方游客对比其家乡的寺庙后评价:“西园寺看起来更秀气,植物更多。园内还有很多猫猫,很乖很可爱。”

透过西园寺的出圈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其中隐藏的经济智慧。首先,西园寺的特色猫猫为古朴肃穆的寺庙增添了几分活力,可爱的小猫与古寺构成了反差,“撞出”反差美学。法相威严,震撼人心,小猫在园内悠然自得,展示的是万物有灵、佛渡万物的悲悯,这也是游客久久不愿离去的原因之一。此外,西园寺兼容苏式园林精华与苏式美食特色,更使其成为游客首选。若想在旅游业经济上有所作为,便要以西园寺这种成功的景点为标杆典范,学习其元素融合之道——一种特色或许会有撞车同质化的风险,但多重元素的加入,则可以打造出蕴含特殊“苏韵”之美的佳境。

图为西园寺素面。 高成珊 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西园寺内游客。 吴杰 供图

诗意留园:咫尺山林蕴雅趣

曲廊回环处暗藏乾坤,花窗漏景间框尽四时。结束了西园寺的禅意之旅,实践团转赴与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的留园。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园林以“咫尺山林”的造园艺术闻名,其“移步换景”的布局让团队成员们赞叹不已,也引得众多游客打卡拍照。采访中,一位年轻游客道:“今天体验来看,园林设计本身就很好,动线很自然,没有卡顿感。而且大家都是游客正常拍照,并没有过度商业化。”

相比于其他园林的大,留园的小是没有变味的浓缩精华。在当下这样一个仿佛被按下加速键的时代,“快”是必然的。留园的景色重质,没有过多单调景致的堆叠,移步换景意味着游客每一步都将领略不同的苏式风光,在游客的耐心值内呈现出尽可能多的美景,用有限的土地创造无限的韵味。留园的热门,经济效益的领航,离不开它小而精的高效利用特点,以一种轻盈的姿态吸引游客源源不断地奔赴,尽览苏韵。

图为留园景致。 高成珊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园内游客。 杨若溪 供图

实践价值:文旅融合的苏州范式

此次实践,团队成员在走访中见证了苏州旅游与苏式汤面结合,创新发展,以苏面为载体,将饮食文化与旅游场景深度融合——如西园寺的素面,让游客在游览古迹的同时,通过味觉体验加深对姑苏文化的感知;留园则将苏式园林的雅致“苏韵”融入旅游场景,让游客在有限空间内领略江南人文精髓。这两种模式均以人文元素为核心,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也为苏州旅游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助力打造更具辨识度的江南特色旅游品牌,进一步释放人文经济的潜在价值。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