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至7月26日,在学院团委书记刘妍君老师的带领下,青岛科技大学“圆梦青科·心系母校”招生宣传实践团奔赴莒县,以多元实践活动为纽带,将文化探访、企业研学与招生宣讲深度融合,为当地学子点亮逐梦灯塔,书写教育传承与青春担当的篇章。
图为团队成员出征仪式
精研细备,厚植宣讲根基
为让宣讲精准对接莒县学子需求,实践团提前数周筹备:梳理青岛科技大学70余年办学历程,深挖“橡胶品格”育人理念与高分子材料等优势学科的发展成果;准备宣讲材料时,既呈现五大校区的人文底蕴与科创活力,又细化招生政策、分数线分析,用数据与案例为学子勾勒清晰升学路径。成员们带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以专业与真诚赴这场成长之约。
多维实践,丰富宣讲内涵
实践团将招生宣讲融入多元活动,让学子全方位感知青科魅力。
家风学习中涵养品格:在莒县公心馆家风家训长廊,成员们领悟“公心向党、公心为民”的精神。宣讲时,他们将这种担当精神与青科学子投身实业报国的故事结合,传递“小我融入大我”的成长价值观。
图为团队成员在了解公心文化的内涵
企业研学中彰显实力:实践团探访山东东盛橡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团共同见证废旧轮胎回收利用全流程,深入了解企业从轮胎翻新厂向行业领军者的转型历程。成员们将企业与青科在橡胶材料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成果融入宣讲,以“橡胶谷”产业集群为范例,展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特色专业的就业前景,让学子明晰专业选择与国家战略、行业机遇的紧密关联。
图为东盛橡胶负责人向团队成员讲解橡胶制作流程
文化浸润中厚植情怀:走进莒州博物馆,成员们探寻“莒”字演变轨迹、鉴赏青铜器与陶器,体悟莒地文化底蕴。这份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与传承,恰与青科“明德、笃行、弘毅、拓新”的育人理念相呼应,于宣讲中转化为“扎根文化、追求卓越”的成长指引。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莒州博物馆
多场宣讲,点亮逐梦征途
在刘妍君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走进莒县六中、莒县二中及岳家村社区,开展多场针对性宣讲,场场座无虚席。
在莒县六中与莒县二中的校园里,宣讲团成员们结合自身在青岛科技大学的求学经历,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向在场的同学们全面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底蕴、办学特色、优势学科与专业设置,还详细解读了招生政策、志愿填报技巧以及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课堂学习到社团活动,从科研实践到校园文化,让同学们对这所高校有了更立体、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他们还分享了自己备战升学时的学习方法、心态调整经验,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学习规划、目标设定等方面的疑问,鼓励大家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朝着心中的目标努力拼搏,用奋斗书写青春篇章。
图为团队成员进行宣讲活动
而在岳家村社区,宣讲团则将目光投向更广泛的群体,与家长和毕业生亲切交流,围绕大学教育对个人成长的意义、青少年学业规划的重要性、及考研考公等未来发展规划等话题展开分享,既让社区群众进一步了解了青岛科技大学的风采,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学习理念,整个宣讲过程中,成员们始终保持着真诚与热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心系母校、反哺社会”的初心,不仅在同学们心中播下了向往理想大学的种子,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青科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为推动学校与地方的联动交流注入了青春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在岳家村社区进行宣讲活动
此次实践活动,青岛科技大学实践团以文化为桥、以实践为基,将招生宣讲化作生动的成长课堂。未来,这份青春力量将持续助力莒县学子逐梦,为乡村教育振兴与时代新人培育注入青科智慧。(署名 王佳怡 刘兆众 陈恩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