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百千万工程”| 赋能下的新会陈皮产业,青春镜头里的振兴密码

2025-09-03 00:45 来源:中教网  梁杨茜   阅读 2.3万
771
分享

中教网9月3日讯(通讯员 梁杨茜、钟思颖)逐梦振兴·青春筑梦突击队成员通过与新会团委的联系,于2025年7月深入江门市新会区天马村积极开展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化身“纪录片”团队,深入创业者陈健荣工作一线,从新会柑的种植到陈皮加工再到陈皮电商直播销售等流程,用镜头记录下陈皮产业创业生态的完整闭环。

走进陈皮之乡,探寻产业密码

新会陈皮的品质,从柑苗培育阶段便已注定。在柑园里,突击队队员们第一次直观感受到 “圈枝” 与 “嫁接” 两种繁育方式的差异,也读懂了产业 “保品质” 与 “扩规模” 的平衡之道。

在陈皮产业园里,见证一片陈皮从鲜果到陈香的蜕变;在古韵悠悠的村落,感受陈皮文化与乡土脉络的交织。圈枝柑,是传统繁育“根正苗红”代表,从母树高空压条,根系如天然织网柑果风味浓郁古朴,是老陈皮客心中“白月光”,不过繁育慢、成本高,成稀缺存在。嫁接柑,则是“创新派”,以柠檬等为砧木嫁接,扎根快、产量稳,柑皮油室饱满,性价比高,撑起产业“大半边天”。

▲图为突击队员参观种植园

漫步柑园,还会发现有趣“台风疤”,台风过境留下的伤口,让柑皮在陈化中形成独特纹理与香气,成为辨别新会柑的“自然印记”,每道疤都是风雨与时光共酿的故事。有疤痕的陈皮纹理更清晰,泡出来的茶甜度更高。每一道 “台风疤”,都是自然与人力共同作用的印记,也让新会陈皮多了一份 “不可复制的乡土味道”。

▲图为具有台风疤的新会柑

短视频拍摄,为陈皮产业发声

“岭南臻宝”销售经理分享,从柑果采摘严格选品,到清洗、晾晒、陈化的精细工序,确保每颗加工柑果都 “果形饱满、表皮光滑”,每一步都关乎陈皮“身价”。

走进“岭南臻宝”陈皮企业,与“岭南臻宝“老板促膝长谈。企业里,陈皮在时光中静静陈化,货架上不同年份、不同等级的陈皮,像一部部“味觉史书”。如今电商、直播浪潮下,企业借短视频、直播拓宽销路,让新会陈皮从岭南柑园,飘向全国乃至世界餐桌。

▲图为突击队参观岭南臻宝运营中心

突击队的镜头,不仅记录了陈皮从鲜果到陈香的蜕变,更捕捉到新会陈皮产业在数字化浪潮下的 “破圈” 之路。从传统 “靠天吃饭” 到 “科技赋能、品牌兴农”,当地企业正以创新思维,让这一 “岭南臻宝” 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图为岭南臻宝加工车间

青春赋能,共筑振兴梦

逐梦振兴·青春筑梦突击队聚焦新会陈皮产业的短视频行动,是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的尝试。每一条用心拍摄的短视频,都成为传递陈皮文化、推动产业发展的小窗口。队员们用专业的拍摄技术、年轻的传播视角,为新会陈皮产业注入新活力,也让乡村振兴的故事有了更生动的表达。

▲图为突击队员拍摄现场

这场关于陈皮的探索之旅,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 “百千万工程” 给乡村带来的巨变。一片小小的陈皮,不仅撑起了一方产业,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青春执笔,镜头为媒,当年轻的视角遇见传统产业,当创新思维碰撞乡土智慧,新会陈皮的故事,还将在振兴的浪潮中,书写更多 “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 的新篇章。

▲图为突击队员直播现场

突击队通过这次活动想让大家知道,新会陈皮不只是一味食材、一种药材,更是新会大地的生态密码、柑农的致富希望、传承千年的文化符号。这场新会陈皮产业的探寻之旅,队员们收获满满。青春执笔,镜头为媒,在短视频里,再品陈皮香,再探产业兴!

撰文 | 王萱祺、梁杨茜、钟思颖

图片 | 戴祺琦、卢壁欣、杜舒扬、区晓蕾、张炜

审核 | 梁杨茜、王萱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