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9月3日讯(通讯员:温哲轩)在国家全面推进教育公平、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背景下,特殊教育融合发展作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化的关键一环,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相关政策明确指出,要打破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壁垒,让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相互理解、共同成长。为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精神,2025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长三角地区“有教无类”融合教育调研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多地,开展了一场针对性强且意义深远的实地调研活动。
此次实践调研,三支小队同步推进,创新性采用跨校合作、学院联合的模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整合。团队走访多个社区与学校,共回收千余份问卷,实践成果显著,为融合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团队成员与特殊儿童进行互动(安徽师范大学 刘书坤 提供)
池州小队走进池州市古舜社区、东至县元潘村、贵池区马衙街道碧山社区、阳光康复中心等地进行实地调研,期间曾与池州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携手举办以“共情体验”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模拟特殊儿童的生活场景,亲身体验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将抽象的融合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实际行动。在访谈过程中,阳光康复中心的教师们表达出对融合教育的期盼:“融合教育不是特殊群体的‘独角戏’,而是社会共融的‘大合唱’,每个孩子都应拥有享受阳光的权利”。
浦晴瑜对小朋友进行访谈(安徽师范大学 刘书坤提供)
与此同时,马鞍山小队的调研也在逐步进行。安徽师大文学院与体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共赴马鞍山市含山县环峰第四小学、历阳镇龙华小学开展调研。团队成员在与环峰第四小学季校长的访谈中了解到,学校始终秉持“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发挥所长。但在与家长、老师的访谈过程中发现,他们对融合教育的态度较为保守,既希望特殊儿童能够被平等对待,又担心孩子会受到排挤甚至是霸凌。
马鞍山小队访谈季校长(安徽师范大学 岳心怡提供)
团队成员在龙华小学调研(安徽师范大学 岳心怡提供)
阜阳小队与安徽师大化材学院、历史学院、物电学院合作,走访了阜阳市庙台中学、育蕾小学、临泉县艾亭镇中心小学、王寨中心学校等多所学校。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与其他团队协同配合,举办多项活动,向孩子们介绍“融合教育”的理念。
阜阳小队与物电学院合作调研(安徽师范大学 高远、罗磊提供)
孩子们天真的话语“和好朋友一起玩”“想帮助新转来的同学熟悉校园”精准戳中了融合教育“不落下任何一个伙伴”的核心。但调研也发现,大部分孩童对融合教育的理解更多是源于日常生活经验,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这也导致孩子们在面对特殊儿童时会手足无措。此外,乡村学校对特殊儿童的上学需求关注度较低、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制度体系仍需加强等问题,成为推进基层融合教育事业的一大阻碍,这也凸显了基层在落实政策过程中面临的严峻挑战。
高远讲解融合教育(安徽师范大学 杜媛媛、杨少华 提供)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这场跨越山海的实践调研,恰似一次精准播种。对孩子们而言,多彩活动与问卷思考在心中埋下“接纳差异”的种子,为日后与特殊伙伴相处筑牢认知基础。
此次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长三角地区“有教无类”融合教育调研社会实践团队的调研活动,从不同地区、不同角度全面揭示了融合教育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三支小队收集的大量数据和真实反馈,为后续融合教育的政策制定、资源分配和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