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三下乡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南宁理工学院学子深入广西三地:非遗传承与助残事业交织的青春实践

2025-08-28 10:49 来源:中教网  丁叶 揭成威   阅读 1.0千
36
分享

中教网8月28日讯(通讯员丁叶 揭成威)今年暑期,南宁理工学院“南理微光·织梦青年”实践团奔赴广西,以“非遗传承”与“助残公益”双线并进,在​​广西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广西嗨驿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南宁市乐秀刺绣蜡染工作室​​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文化赋能、公益服务与创业帮扶,探索青年力量助力区域发展的新路径。

在​​广西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实践团深度考察了“非遗+传统技艺”特色项目。基地负责人廖艳洁介绍,依托政策支持,基地为残疾人提供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及品牌打造等全方位服务,其中苗绣、壮锦等非遗项目成为就业增收的重要载体。

​​苗绣体验架心桥​​:实践团带来自创的“非遗苗族刺绣DIY体验包”,在志愿者一对一指导下,残疾人学员亲手体验苗绣技艺。一位聋哑学员虽无法言语,却以专注的眼神和竖起的大拇指传递了对活动的认可,非遗在指尖互动中焕发新活力。

​​清凉礼包暖人心​​:实践团采购西瓜、冰激凌及防暑用品组成定制礼包,分发给在岗残疾人。成员们从采购到发放全程参与,见证了公益行动如何以微小关怀凝聚社会温度。

座谈会上,双方就推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达成共识,计划构建“高校公益学院+基地”的长期支持机制,将青年力量注入助残事业。

在​​南宁市乐秀刺绣蜡染工作室​​,实践团与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杨云展开深度对话。杨云指出,非遗面临人才断层与市场萎缩的挑战,但通过融合现代设计、科技手段与生活需求,可激活其生命力。

​​匠心体验悟传承​​:成员们沉浸式学习扎染技艺——从布料捆扎、板蓝根染料调配到浸染固色,亲手制作蓝白相间的扎染帆布包。当独一无二的作品展开时,工作室内惊叹连连,成员们切身感受到“匠心”的厚重与非遗传承担当。

在​​广西嗨驿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全国自强模范毕冬向实践团讲述创业历程。2016年他创办软陶工作室,年营业额破百万;2018年创立“嗨站定制”品牌,通过跨境电商将泥塑销往全球;2025年团队规模达20人,年营收超400万元。公司累计招募30余名残障员工,为肢体、聋哑人士提供定制化岗位。

此次实践串联​​公益助残、非遗传承、创业赋能​​三大维度,彰显南理学子以专业所学回应社会需求的担当。在孵化基地传递清凉关怀,于乐秀工作室解码扎染匠心,在嗨驿站共绘创业新篇——青年“微光”正照亮非遗的传承之路,也为残疾人群体织就包容发展的梦想之网。未来,南宁理工学院社会公益学院将持续推动此类实践,让青春力量在八桂大地上书写更深远的公益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