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于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的重要指示指引下,为积极响应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大学生讲《大先生》”活动号召,天津大学材梦生花实践队组建“材铸星火”宣讲团于2025年暑期奔赴安徽舒城与河南民权两地,以青年之声传递科学精神,讲述一代代材料科学家求真务实、报国为民的动人故事,在实践中播撒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火种。
宣讲团以师昌绪、顾秉林、葛昌纯、王东坡四位材料科学巨擘的壮阔人生为生动教材,通过专题宣讲、话剧表演等形式,为干汊河中学、桃溪镇中心学校、干汊河镇中心学校及花元一中的四所学校的青少年学子带来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金课”。这场跨越千里的精神之旅,直接覆盖受众超过400人次,在无数青春心田深植科技报国的理想,点燃了崇尚科学、矢志创新的星星之火。
师昌绪先生:材料报国的赤子情怀
材料学院2023级本科生谢雨桦、高乐以师昌绪院士毅然归国、报效祖国的感人事迹为主线,动情讲述了他于1964年率领团队成功研制新中国第一代“铸造九孔高温合金空心涡轮叶片”的艰辛历程。这一重大技术突破,奋力冲破了当时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技术枷锁,真正为大国的重器注入了强劲的“中国心”。师昌绪院士那句“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的铮铮誓言,至今依然振聋发聩,成为指引青年一代矢志创新、科技报国的精神旗帜。
顾秉林先生:教育报国的“大先生”风范
为全面展现顾秉林院士作为教育家的崇高精神,材料学院2023级本科生李泽诚、2024级本科生刘得杰从学术生涯、教育理念、科研成果三个维度展开讲述。从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到两度海外留学后毅然归国奉献;从担任系主任期间大力引进顶尖学者,到执掌清华期间推动“育人为本”的深层教育改革——顾院士用数十年的坚守与奋斗,深刻践行“科研坚守诠释执着,教育实践彰显担当”的“大先生”精神,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
葛昌纯先生:自力更生的科技脊梁
在“无资料、无设备、无经验”的“三无”极端困境中,葛昌纯院士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成功研制出乙种分离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试验提供了关键保障。材料学院2024级硕士生杨昕怡重点讲述了这段坚韧不拔的科研历程。面对严密的技术封锁,葛院士带领团队从零起步、迎难而上,不仅攻克了分离膜制备的核心难题,更构建起我国该领域自主研发的基础体系,以实际成果印证了“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己”的坚定信念。这份矢志创新的执着与担当,深深激励着当代青年学子。
王东坡先生:生命焊接的工匠精神
从首创超声冲击技术到攻克航空发动机焊接关键难题,王东坡教授的科研之路写满了实干与担当。材料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岳涵以生动的叙述,再现了他不畏艰难、始终奋进的科研历程。王教授所研发的技术,成功突破了航空装备核心部件疲劳强度不足的瓶颈,显著延长了装备服役寿命。他一生恪守“为国家作贡献,舍我其谁!”的坚定信念,即便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依然奔走于科研一线。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与赤子之心,生动诠释了“四有”好老师的深刻内涵与新时代工匠的使命担当。
话剧演绎: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宣讲团创新采用沉浸式话剧的形式,与当地学子共同将师昌绪院士人生中的动人篇章娓娓呈现在舞台之上。从九一八事变烽火中毅然立报国志的少年初心,到1964年涡轮叶片研制成功时振奋人心的欢呼时刻,再到晚年实验室灯光下依旧坚韧专注的身影——演员们以细腻而深情的表演,打通了历史与当下的情感通道,实现了精神共鸣。观众不仅在艺术的浸润中感受时代脉搏,更触摸到了一位科学家炽热而坚韧的精神温度。
影像叙事:定格初心的视觉课堂
宣讲团在每场活动中都精心设置“时光影像馆”,将泛黄的历史照片与珍贵的纪实视频交织成一堂跨越时空的生动课程。顾秉林院士畅谈教育改革的原声、师昌绪院士归国登船时的历史镜头、葛昌纯院士在简陋实验室中专注工作的定格画面——这些片段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真实再现了科学家们的风采与坚守。许多学生凝神注视屏幕中的历史瞬间,不觉间握紧了手中的笔,目光中充满思考与感动。
互动共鸣:点燃思考的星火碰撞
宣讲结束后特别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鼓励同学们畅谈心得、分享感动。多位学生主动发言,坦言“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家的伟大”,也“更加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追求与坚守”。这一席真诚的对话,一次次心灵的碰撞,让科学家精神从书本走向现实、从纸面走进内心,真正实现了“入脑入心”的深刻影响。
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之旅,在青少年的心中荡开层层涟漪,取得了多维度、深层次的育人效果。一位学生在心得中动情地写道:“曾经觉得科学家遥不可及,如今我才明白,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只是肩上多了一份对家国的担当与热爱。”更有同学在作文中坚定地写下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并引用葛昌纯院士“自主创新”的铮铮誓言。字里行间,理想熠熠生辉,思想的种子正破土发芽。宣讲团成员也在这场精神洗礼中获得成长,感慨到:“准备宣讲的过程就是我们自己受教育的过程,科学家精神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
科学家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值得代代相传的理想火种。“材铸星火”宣讲团将持续创新宣讲形式与内容,引导更多青年学子了解“大先生”、学习“大先生”、争做“大先生”,以实际行动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注入青春动能。宣讲团也将始终以四位材料科学巨匠的精神为灯塔,激励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勇攀科技高峰。当科学的星火点亮一个个少年的梦想,当万千梦想汇聚成奔涌的浪潮,民族复兴的星河必将因每一束光芒的加入而更加灿烂辉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