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齐鲁薪传,泗水润兴 ——山科大“通心相随”志愿服务泉林队用青春点燃乡村振兴的盛夏

2025-08-19 21:58 来源:中教网  韩朋键   阅读 1.0万
347
分享

中教网8月19日讯(通讯员 韩朋键)盛夏的泗水泉林,蝉鸣与书声交织。近日山东科技大学“通心相随”志愿服务泉林队的9名队员,带着背包、教具与满腔热忱,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机械产业园与河堤护学岗之间奔走,用两周时间,为乡村孩子勾勒出一幅“知识+关爱+安全”的立体成长图景。

一、纸上蓝图落地:校企联动把课堂搬进厂房

实践第一站设在泉林张氏机床厂。队员们提前一周与厂方对接,将生产线“改装”成可移动的课堂。同时队员们认真聆听师傅的描述,探寻微小企业在乡村振兴的历程中的特殊力量。

(图为志愿者在张氏机床厂聆听师傅的教诲)

二、残障融合主题课:一条蒙眼布里的平等教育

“如果你看不见,怎么找到自己的座位?”志愿颜芳奕和郭昊林用情景模拟让孩子们体会包容,用小故事传递平等与尊重。”当孩子们眼神里带着认真与好奇,主动伸出友好的小手时,我们忽然明白:这堂课的价值,早已超越了知识本身,变成了一颗颗播下的善意种子(图为志愿者与孩子们进行情景模拟)

三、防溺水演练:把危险挡在岸边

志愿者用模拟人偶演示“同伴落水”真实场景,手把手教会孩子们仰漂、呼救、抛绳三步自救法,30秒口诀朗朗上口。泗水应急队员现场示范:翻舟、入水、自救、互救。随后孩子们轮流登皮艇,化身“小小救援员”,实操抛绳、划桨、拖带,把“落水者”安全送回岸边。一堂课,一次飞驰,一场实战。知识、勇气与欢笑,在乡村河岸同时生根。

(图为志愿者联合泗水应急进行防溺水教育)

尾声:青春接力,温情不散

14天里,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时长180小时,惠及学生、家长、村民500余人次。离别前夜,孩子们把写满感谢的明信片塞进志愿者背包:“哥哥姐姐,明年夏天你们还来吗?”队长步晨昊在朋友圈写下:“我们把课堂搬到田野、厂房、河岸,也把乡村振兴的种子播撒进童心。泉林的风会记得,这个夏天,青春与乡村双向奔赴。”

(图为志愿者与支教地孩子们合影)

 这场盛夏的实践,不仅让乡村孩子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让山科大青年读懂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深刻内涵。青春与乡土,正在同一条河流里奔涌向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