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8月19日讯(通讯员 吴泽睿)为深入了解公众对安宁疗护的认知水平,普及生命终末期照护理念,近日,丽水学院“微光筑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丽水市中心医院、丽水市中医院、万地广场、银泰广场等公共场所,开展为期多日的问卷调查与口头宣传实践活动,以青年视角倾听社会声音,传递医学人文关怀。
本次实践以“走近生命终点,倾听公众心声”为主题,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口头宣导”相结合的方式,聚焦市民对安宁疗护的知晓度、接受度及意愿倾向。团队成员深入医院候诊区、中医诊疗大厅、商业综合体等人流密集场所,在尊重受访者意愿的前提下,通过面对面交流开展问卷填写,并同步进行简明扼要的理念宣传。
在中心医院与市中医院,团队成员在门诊大厅、候诊走廊等区域与患者家属、陪护人员及医护人员展开交流。每份问卷涵盖基本信息、对“安宁疗护”概念的认知、对临终医疗选择的态度、是否愿意提前规划生命末期照护等内容。在发放问卷的同时,队员们以通俗语言解释“安宁疗护”的内涵:“它不是放弃治疗,而是换一种方式守护生命最后一程的舒适与尊严。”不少中老年受访者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听说这一概念,听后深受触动。“以前只觉得到最后就是要住进ICU,插满管子,”一位年逾六旬的市民感慨道,“现在才知道,还有更温和、更有温度的选择。”
在万地广场和银泰广场,团队采用流动式调研方式,利用市民休闲、购物间隙开展随机访谈与问卷填写。面对年轻人,队员们侧重探讨生死观与家庭沟通话题;面对老年群体,则更多关注其自身健康预期与照护意愿。一位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坦言:“我们这一代人很少谈‘死’,但今天的对话让我意识到,了解安宁疗护不仅是对家人的负责,也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规划。”
本次调研共回收线上线下有效问卷共50余份,覆盖不同年龄、职业与教育背景人群,初步数据显示,超过八成受访者表示“听说过但不了解”安宁疗护,仅不足一成能准确理解其服务内涵,反映出公众认知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活动负责人表示:“我们虽未举办正式宣讲,但每一次递出问卷、每一句耐心讲解,都是一次微小却真诚的生命教育。”团队将对调查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调研报告,并计划在校内开展成果分享会,进一步推动安宁疗护理念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
“微光虽弱,亦能成炬。”团队成员坚信,通过持续不断的社会调研与口口相传,终将让更多人认识并理解——在生命的终点,温柔陪伴与专业照护,同样是一种深刻的医疗实践,更是对生命全程的深切尊重。
撰文:吴泽睿
审核:微观筑暖团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