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网8月17日讯(通讯员 张子涵)近日,潍坊职业学院“苗侗声韵·推普兴榕”志愿服务团队跨越千里,奔赴贵州省榕江县,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当地学前儿童、老年人及留守妇女三类群体,以“普通话+技能”模式精准赋能,为榕江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图为志愿者为高同村小朋友讲解拼音
精准施策,分层推普筑牢沟通基石
针对榕江县部分居民普通话普及程度不高、沟通存在困难的实际情况,团队跳出 “一刀切” 模式,制定分群体、分层次的教学方案。团队成员发挥专业优势,将普通话培训与短视频制作技能相结合,既提升语言能力,又增强学习实用性。活动累计举办公开课 17 节,入户培训 54 次,受惠群众 200 余人,为当地乡村振兴筑牢语言根基和技能基础。
▲图为团队入户调研村寨普通话情况
文旅融合,非遗传承丰富语言场景
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团队注重将语言学习与当地丰富的民族文化相结合。成员们深入村寨,探访传统手工艺人,学习苗绣、芦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非遗元素融入教学设计。例如,组织儿童用普通话讲述苗族银饰制作故事,邀请老艺人用双语讲解建筑技艺,既保护传统文化,又拓展普通话应用场景。
此外,团队开展 “红色文化进乡村” 活动,通过讲述长征故事、朗诵红色诗词等形式,引导群众在语言学习中感悟革命精神。
▲图为团队考察调研苗绣
技能赋能,数字工具拓宽增收渠道
面对榕江县特色农产品丰富但销售渠道有限的问题,团队特别为留守妇女开设了短视频制作及电商应用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如何用手机拍摄乡村生活、剪辑视频、使用普通话撰写产品介绍和进行网络推广。
学员李大姐表示:“以前光会种,不会卖。学生娃教了三天,现在我能自己拍完剪好,发到网上。” 这种“语言+技能”的培训模式,在提升村民收入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习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
▲图为高同村小朋友展示课堂作品
青春实践,学子成长助力振兴事业
此次实践活动是青年学子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也收获了成长与感动,为榕江县描绘出一幅 “语言通、文化兴、产业旺” 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志愿者杨光豪说:“我们带去的不仅是普通话,更是一种连接世界的机会。看到孩子们自信地用普通话朗诵、老人们开心地交流、留守妇女积极地录制,我深刻体会到语言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