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教网 > 高校频道 > 复制内容 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弘扬中医国粹,传承本草智慧——中国药科大学“本草研行”研究生党员实践团走进江宁中医院开展活动

2025-08-16 20:55 来源:中教网  张茳莹 唐嘉 袁婷 柴宇凡   阅读 1.2万
399
分享

中教网8月16日讯(通讯员 张茳莹、唐嘉、袁婷),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号召,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本草研行”研究生党员实践团赴南京江宁中医院开展为期15天的暑期实践。团队聚焦中医药文化传承,通过研习传统疗法、提供导诊服务、实训中药房操作、制作中药香囊及开展科普宣传等形式,积极践行“弘扬国粹精华,践行本草精神”的使命。

(图为 社会实践启动仪式 李若萱 摄)

本草厅里寻古方,名医堂中悟精诚

在江宁中医院“本草厅”,药用植物标本与中药饮片有序陈列,得以沉浸式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厚重底蕴。医院依托传统文化创新推出多款养生茶饮,将“药食同源”理念转化为可感可触的健康实践,让中医养生智慧融入百姓日常。

走进“名医堂”,木质诊案与仿古脉枕营造出典雅氛围,多位资深名老中医坐诊接诊,秉承“大医精诚”之训,精研岐黄之术。实践团成员近观 “望闻问切” 全过程,切身体悟“中医四诊”的精妙之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本草厅”与“名医堂” 李若萱 摄)

针灸推拿皆传承,智能饮站展创新

步入国家级基层特色专科——针灸康复科室,团队成员亲身体验现代中医适宜技术的创新应用。“三伏贴”、“筋针疗法”、“针灸减重疗法” 等特色疗法在实践中焕发新生。医院将传统疗法标准化、数智化,提升了治疗效果,也切实促进了 “中医现代化” 的转化落地。

(图为 实践团成员观摩“三伏贴”药丸、参观灸疗室 李若萱 摄)

值得一提的是医院新设的“中医智能饮品站”成为亮点。AI脉诊仪与高精度舌诊镜协同运行,自动识别体质,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定制”的中药饮品,实现“一人一方”,成为传统中医药智慧与现代科技融合的生动案例。

(图为 实践团成员体验AI脉诊仪 李若萱 摄)

志愿服务一线忙,贴心引导传温情

在门诊大厅与各层楼各功能区域,身穿志愿马甲的实践团成员为患者提供志愿服务。他们协助患者使用自助挂号、缴费与报告打印机,主动帮助老年人、外地患者完成复杂流程,在服务中不断磨练沟通技巧与专业素养。

“前台服务是医院的第一窗口,代表的是医者的温度。”一位参与导诊服务的同学说道。团队成员用真诚与耐心服务超2000人次,总服务时长达130小时,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扎根医疗服务一线的责任担当。

(图为 江宁中医院医生为实践团成员进行志愿服务培训 李若萱 摄)

(图为 实践团成员为患者指引就医与取药 李若萱 摄)

中药房中精称量,方寸之间守健康

走进中医院中药房,一柜一斗皆藏乾坤。团队成员在药师指导下深入学习戥秤称量、按方抓药等传统技艺,从辨药、配药到分装,全面了解中药调剂全流程。“每一次称量都关乎疗效,每一次抓药都承载信任。”成员感慨道。

实践中,成员不仅掌握了百余味常用中药的外观、性能与应用,还深入理解中药配伍原则、“十八反”、“十九畏”等禁忌,深刻体会到中医药严谨、系统、科学的核心特征。传统工具的使用也让中药学子更真切感受到传承的温度与深度。

(图为 实践团成员在中药房实践中药调剂 李若萱 摄)

香囊飘香润人心,中医文化植于行

为丰富中医药文化传播形式,实践团在医院门诊区设立“中药香囊定制与中药科普”展台,现场使用薄荷、艾叶、丁香、陈皮等12种中药材,为市民个性化配伍“安神助眠”、“驱蚊祛湿”、“理气健脾”等多款香囊,并为市民讲解功效与应用。

不少老年人、小朋友驻足体验,参与者在芳香之间感受到传统中药的魅力,也在互动中提升了健康认知。“香囊虽小,却承载着医者匠心与文化温度。”该活动共制作香囊百余份,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图为 “中药香囊制作与知识普及”活动 李若萱 摄)

此次江宁中医院之行是“本草研行”实践团在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服务能力上的重要一站。团队成员以“学-思-践-悟”为主线,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能力,用实际行动助力健康中国战略。未来,他们将继续深入基层,脚踏实地讲好中医药故事,书写新时代青年中医药人的责任与担当。(指导老师:李若萱 来稿团队: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本草研行”暑期社会实践团)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

最新推荐
与此同时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