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7月20日,华南师范大学青州禾浪实践团深入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走进沙扒镇中心小学、阳西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沙扒镇党群服务中心等多个地方开展实践服务。团队既为当地青少年打造红色文化、非遗传承等特色课堂,又扎根基层开展实地调研,聚焦非遗传承与电商发展的痛点难点形成对策建议,以青春之力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沙扒镇中心小学学生合影
星火课堂照初心 青禾育红谱新篇
红色教育是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华南师范大学青州禾浪实践团在阳西县沙扒镇中心小学实践期间,精心打造系列红色专题课程,将本土革命故事、党史经典与互动体验深度融合,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
课程体系既立足本土红色资源,开设“张启光的故事”专题课,通过阳西本地的革命故事,让青少年感受身边的红色力量;又放眼百年党史,创新设计“中共一大”沉浸式课程与抗战历史追寻课。其中,“中共一大”专题课程以剧本杀、情景剧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抓手,让30名学生化身小代表,在“情报传递”、“纲领起草”等模拟任务中回溯1921年建党初心,在角色扮演中体悟红船精神的时代内涵。这种“历史场景重现”和“深度参与推演”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党史教育的单向灌输模式,实现了青年学子与革命先驱的跨时空精神对话,让红色精神在互动体验中入脑入心。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红色知识讲解
图为学生参与“红色剧本杀“课堂互动
非遗课堂传匠心 青禾巧手续文脉
阳西非遗文化的传承使命,正通过一堂堂生动的实践课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华南师范大学青州禾浪实践团在阳西支教期间,将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引入课堂,让传统技艺在青春活力中焕发新的色彩。
在备受学生喜爱的风筝制作课上,实践团成员手把手教孩子们制作风筝。孩子们发挥想象,将阳西特有的山海风光、渔家风情融入风筝创作,用画笔在风筝上装饰,每一笔都寄托着对家乡的热爱。晴空之下,一只只风筝载着非遗记忆与青春理想翩然升起。孩子们在放飞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传统技艺的精妙,更让阳西非遗文化跨越代际,在年轻一代的手中绽放出崭新的活力。
图为师生在课堂上制作风筝
图为师生共同放飞风筝
漆扇艺术课程同样深受欢迎。课堂上,实践团成员指导学生们以阳西山水为灵感,在素白团扇上挥洒创意:层叠的荔枝红晕染出山峦叠嶂,靛蓝色笔触勾勒出海浪翻涌,将家乡的山海意蕴与生活气息融入扇面。当一把把凝聚巧思的漆扇完成,不仅展现了非遗漆艺“以漆为媒、以扇为载”的独特美学,更让漆扇成为连接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的文化纽带,让青少年在创作中读懂非遗背后的地域文化密码,实现了“做中学、学中传”的传承效果。
图为学生细心绘制漆扇
图为学生漆扇作品展示
深入调研察民情 青禾献策助振兴
扎根基层才能读懂大地,贴近实践方能精准献策。华南师范大学青州禾浪实践团将调研作为服务阳西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走访县域各地,围绕非遗传承与电商发展开展专题调研,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
针对本土非遗文化,实践团成员先后与阳西县风筝协会会长陈华新、沙扒镇手打墨鱼饼传承人陈建、沙扒镇手工制锚传承人林春等匠人深入交流,系统梳理当地非遗技艺的传承现状与发展痛点。
其中,在调研沙扒风筝的非遗传承现状时,陈华新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沙扒风筝作为中国南派传统风筝重要代表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底蕴。他坦言,尽管协会已通过打造特色展馆、开发文创产品等举措推动文化传播,但传承仍面临社会参与度不足、资源整合乏力等挑战。对此,他提出未来需强化政企社协同:一方面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民众参与度,另一方面深化与地方企业合作,通过整合资源为沙扒风筝文化节注入活力,最终实现非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图为实践团调研组成员访谈阳西风筝协会会长陈华新
实践团还将调研领域延伸至民生发展领域,专程走访阳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阳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围绕“职业培训如何推进就业及非遗文化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主题开展热烈讨论,共同探讨沙扒镇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发展路径。
此次调研不仅展现了阳西在就业培训领域的扎实实践,也为当地破解发展难题、激活民生活力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阳西正以更精准的政策、更务实的举措,绘就“就业稳、民生安”的美好画卷。
图为实践团调研组成员与阳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合照
此次阳西实践之行,青州禾浪实践团以“支教”为笔、以“调研”为墨,在红色课堂中播撒理想火种,在非遗传承中延续文化根脉,在基层走访中凝聚发展共识,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饱含青春温度的实践答卷。未来,团队将持续梳理实践成果,把课堂上的感悟、调研中的思考转化为更具操作性的建议,为阳西县“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持续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让青春之花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绚丽绽放。(通讯员:方思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中教网”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7天后方可原文转载(有特殊声明除外),转载时请在显要处注明来源以及联系方式。
责编:中教网教育融媒体 赵林朗 投诉举报